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11.17 古水利工程 岩头(2)

(2016-12-07 20:47:33)
标签:

岩头古村

岩头古水利工程

楠溪江大镇

温州永嘉旅游

漏水集水法

分类: 雁荡山楠溪江专辑

上接 岩头古村(1)开篇

    岩头古村以丽水街而闻名,殊不知它的古水利工程也是其古村的一个主要亮点,它体现了古代村落规划中的分水文化,还是一个设计巧妙的引水工程。村里的生活用水和田地灌溉都来自村西北稍远的楠溪江支流——五尺溪,它运用了一种独特的下漏式集水引水工程,使水流中不会夹杂泥沙淤塞渠道,并且水质更清洁,通过明渠分配到村落,然后从暗洞中出水,以示财不外流。难能可贵的是这项几百年前的水利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岩头之行就首先去看这著名的古水利工程,然后走古村中的老屋、街巷和丽水街。

    岩头的引水工程,为满足全村的生活和灌溉,它引自距村约700米的五尺溪,引水口处称“双浚头”,引水的奇特之处就在它不是通常的汇流方式,而是来自拦水大坝内侧所设的暗沟。大坝利用土石垒成密不透水,坝前水平面铺上石板或大块石材,板间留缝隙,其下是一条集水沟(暗沟),不管是大水小水,凡是经过水坝之水都会从这板缝或石头隙间漏到暗沟中,这长长的暗沟集水后再到涵洞,通过节流闸从明渠流入村中,途中再按照所需分成支渠,覆盖村落,最后由涵洞出村,继续灌溉农田。这漏隙集水可以滤除杂物,使得渠水清洁,并保持渠道通畅不淤,同时保证了渠水流量不受大水和大旱影响。

    双浚头不但是岩头古水利工程的源头和枢纽,而且那里有好几棵古树(树龄达300~500年),一看就是很有历史的地方,可惜在当前的岩头古村开发中,这一块却被忽视了。

    不过对于双浚头的取水问题,我还是有很多疑问:

    1,这种漏式取水最早从何时开始,是古代还是现代?

    2,当初是采用什么方式漏水?是石条排列还是石块堆积?

    3,这种方式取水,暗渠的泥沙淤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背景资料(百度):

    岩头古水利工程,始建于宋,竣工于明嘉靖三十五年。从村北五尺溪筑一弧形水坝引水入大小两个涵洞,小涵洞之水用以灌溉数百亩良田。大涵洞之水南流至村西北角经水渠流入村内人工开凿的丽水湖,沿途设水碓可供村民磨面、碾米。一路建有8个大小涵洞,2个节制闸、5个人工湖池,集灌溉、生活、水碓诸多功能,一水多用。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引水口附近,黄色虚线是大概的灌溉水渠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古渠,边上是历史上岩头到五尺、表山的古道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在村的西北角,渠水被分为两股,向东在往南是前浚,另一条直通村南的叫后浚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这是叫双浚头的地方,现在在大坝下方几十米处建起了往西川村的公路桥(图右侧)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从溪北看水坝和上面的碇步,现在的看到北部没有漏水系统,漏水是在坝的中部到南部一段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这些比较整齐的漏水条应该是几十年前新修的,看到大坝石头被灌缝拦水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看到水从条间漏到下面的渠道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现在是低水位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坝南端的明汇水和暗集水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纵向和横向两种取水方式并存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明取水口,在低水位是可有限度汇集溪流表面之水,高水位时大水就从上面漫过,当然下面还有暗渠汇集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经过涵洞穿过公路后进入节制闸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双浚头节制闸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这个水闸应该在不久前曾经修过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双浚头,现在岩头-表山公路从前面经过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双浚头周围有好几棵古树,这符合不知道是表达什么?似八卦类型,但不是?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305年苦槠树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双浚头有好几棵古树,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可惜在岩头古村开发中,这里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苦槠树,树龄505年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渠水经过建筑物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古道,古渠,岩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古村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我就这漏水法取水请教这位村民,我所这些水泥石条应该时间不久,以前没有水泥时是用什么,他告诉我,过去上面是一片大石头,水渗到下面水沟,水坝之所以能拦水是石头间用粘土塞缝捣实。他还告诉我原来双浚头有一部分水向东分到村外的东边的田地,现在已经没有了。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这里有一片含水丰富的绿地,类似沼泽,它是岩头的“肺”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小土地庙前是前浚后浚分水处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分水处比较隐蔽的涵洞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分出的一支水顺着小学围墙外向东再南下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经过小学围墙外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这股水从北向南流经村的东片,最后到达丽水街边的丽水湖,称为前浚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另一支水继续往前,自北而南贯穿古村,称为后浚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2016.11.17 <wbr>古水利工程 <wbr>岩头(2)
回看古渠边的古道,这是岩头到五尺表山的历史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