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4 望江路、朔门老街 温州老街巷(6)

标签:
温州老城朔门老街水门头望江路朔门老宅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接上篇 2016.8.22
蛟翔巷周边 走温州老街巷(5)
今天接着走温州老街巷,先从望江路开始,走这一被历史名城划为朔门片区的最有老街味的朔门街。 朔门街有过繁荣的历史,由于紧靠瓯江码头,也是古城“北埠”重要的商业街区。
在保护老城历史风貌中,朔门老街被首先列为改造的重点,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重大修整,使之成为“温州第一老街”。


望江路1号的东瓯大厦,1981年施工,1985年交用,总造价150多万元,建筑面积7370平方米,总高度53米
是温州第一座有电梯的民用高层建筑,成了当时温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高楼,是温州城市的一个新地标,当时温州人都叫它“十三层”,在那个年代曾经给温州人带来光荣与梦想,可惜在30年后的今天,虽然也进行了不断装修甚至改名,其地位已经被边缘化了,最近看到变成了“温州海悦名邸”

望江路,过去的年代这里有长短途的海运码头、隔江轮渡,有高楼还有著名的华侨商店,成了温州最为繁华的地段

望江路上有好多百年以上的榕树,现在由于周边的环境,使得它的成长和生命得到了限制和威胁,叶冠越来越小,枝叶越来越稀疏

按理榕树能根据自己的承重需要向周边伸出气根,入地、变成支撑,现在只限制在几个平方的土围子,无奈用到了拐杖

现在这里没有了大码头,也没有了南来北往的客流,望江路只是成了一条交通要道

近些年望江路的沿江绿地倒是有很大的长进

望江路看到的瓯江和江心屿

在记得在六七十年代,望江路已经成了市民的一处休闲之地,当时被认为是温州的“外滩”,现状在沿瓯江灌注了水泥桩,拓宽了沿江绿地的宽度

榕树下面好乘凉

由于原来这一带是码头,所以竹子来源便利,同时撑船用的很多器具是用竹子做的,于是形成了竹器老铺,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卖一些竹竿梯子之类

望江路后弄

望江路,在几十年前,这里是到乐清、永嘉,甚至上海的码头,一直非常繁华,现在码头消失,码头经济自然就衰亡了

古时的奉恩门水门遗址



奉恩水门在城中位置


水门头,现在这条巷的巷名



水门头口往西就看到“朔门街”新建的木牌坊

顺着进去一个弯就是朔门街

朔门街西向


封火墙(风火墙)上有“固若金汤”


“金城巩固”





蓑衣井

直径很小,只能放进一个水桶



第二道风火墙














望江路1号的东瓯大厦,1981年施工,1985年交用,总造价150多万元,建筑面积7370平方米,总高度53米
是温州第一座有电梯的民用高层建筑,成了当时温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高楼,是温州城市的一个新地标,当时温州人都叫它“十三层”,在那个年代曾经给温州人带来光荣与梦想,可惜在30年后的今天,虽然也进行了不断装修甚至改名,其地位已经被边缘化了,最近看到变成了“温州海悦名邸”

望江路,过去的年代这里有长短途的海运码头、隔江轮渡,有高楼还有著名的华侨商店,成了温州最为繁华的地段

望江路上有好多百年以上的榕树,现在由于周边的环境,使得它的成长和生命得到了限制和威胁,叶冠越来越小,枝叶越来越稀疏

按理榕树能根据自己的承重需要向周边伸出气根,入地、变成支撑,现在只限制在几个平方的土围子,无奈用到了拐杖

现在这里没有了大码头,也没有了南来北往的客流,望江路只是成了一条交通要道

近些年望江路的沿江绿地倒是有很大的长进

望江路看到的瓯江和江心屿

在记得在六七十年代,望江路已经成了市民的一处休闲之地,当时被认为是温州的“外滩”,现状在沿瓯江灌注了水泥桩,拓宽了沿江绿地的宽度

榕树下面好乘凉

由于原来这一带是码头,所以竹子来源便利,同时撑船用的很多器具是用竹子做的,于是形成了竹器老铺,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卖一些竹竿梯子之类

望江路后弄

望江路,在几十年前,这里是到乐清、永嘉,甚至上海的码头,一直非常繁华,现在码头消失,码头经济自然就衰亡了

古时的奉恩门水门遗址



奉恩水门在城中位置



水门头,现在这条巷的巷名



水门头口往西就看到“朔门街”新建的木牌坊

顺着进去一个弯就是朔门街

朔门街西向


封火墙(风火墙)上有“固若金汤”


“金城巩固”





蓑衣井

直径很小,只能放进一个水桶



第二道风火墙













出来就是望江路
紧接下篇,北鹿巷、打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