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最著名的当属江心寺了,而江心屿留给大家最精彩的还要数前面的一幅云朝潮长的对联。今天恰遇寺院举行纪念木鱼老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活动,所以要等到活动结束才能进去。现在的江心寺已经修葺一新。今天发现在大殿东侧墙上镶嵌着一块宝贵的宋高宗赵构御书“清辉”。
背景资料:
江心寺,建于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最早的江心屿中间有一条河沟名为中川河分为东西两小屿(后经泥沙沉积两岛合二为一)。两岸各有一座寺院,东塔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东塔院为普寂禅院,西塔及塔院建于宋开宝二年,西塔院为净信讲寺。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兀术举兵侵犯南宋皇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为避乱,南渡驻跸于温州江心普寂禅院,御书“清辉”、“浴光”(浴光已佚)。翌年,宋高宗再度登基,于绍兴七年书诏蜀僧青了禅师由舟山普陀来住持温州普寂禅院和净信讲寺。青了禅师见两寺分列两岛,中贯川流往来不便,便趁当时川流淤积之机,亲自率众抛石填平,于上建“中川寺”,宋高宗赐号“江心寺”,又改普寂禅院为龙翔寺(现革命烈士纪念馆),改净信讲寺为兴庆寺(现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并将江心寺崇奉为高宗道场,其时的佛国景象不逊于当时的普陀山。其后八百多年,该寺屡废屡兴。现建筑基本上是在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建,1984年进行了大修。
木鱼法师,也称木鱼老和尚。原名毛廷权,1913年生于平阳南田,193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学系,1936年还乡于江心寺出家,法名东衡自号木鱼(为东衡两字抽芯),曾先后在杭州、上海拜师修习天台宗三大部。抗战期间,曾组织“僧尼救护队”。木鱼因家拥田地,土改中划为地主,又因堂哥曾当伪保长,跑到江心寺躲避,由此木鱼获罪被捕,判了五年徒刑,到苏北劳动改造,刑满后留农场蹉跎了20载,“文革”结束后,回平阳老家,蜗居青山寺苦研佛理。1983年得到平反,1985年回江心寺出任江心寺修复委员会主任,后被任为方丈,1993年江心寺面貌重光,木鱼写下《孤屿颂》。1997年初出任灵隐寺方丈。木鱼法师还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人大代表等职,2006年7月28日,94岁的木鱼法师圆寂于江心寺。2009年建成木鱼老和尚舍利塔,位于江心寺西侧临湖草坪上。塔的造型仿照喇嘛塔形式,建在汉白玉砌筑的高台上,塔通高约5米。(以上部分摘自http://www.baohuasi.org/gnews/201157/201157231100.html
)
江心寺前著名对联,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是当年王十朋看了江心寺前潮涨潮落、云集云散有感而写。原联在战乱中被毁,现联由方介堪先生补写。该叠字联具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音义结合特点。其中“朝”读作“chao”作“朝见”解,读“zhao”作“早晨”解。“长”读“zhang”作“涨”解,读“chang”作“常”解。常见的读法:一),读成“云早朝,早早朝,早朝早散;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消。”二),“云早早朝,早早朝,早早散;潮常常涨,常常涨,常常消”。这是两种流传较广的读法,后人发挥了充分想象力,发掘成很多种读法,听说还有一个叫李枚的说有30种读法之多。

江心寺前的石塔






赵朴初题“江心寺”匾

神奇的对联不尽的遐想

江心寺中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这幅著名的对联了(宋王十朋题句,著名金石家方介堪所书)





天王殿后视

园通殿前的“高宗道场”碑是由江心寺原住持——木鱼法师亲笔所书

“高宗道场”碑志

宋高宗赵构把江心寺称为“高宗道场”



木鱼老和尚像
宋高宗的御书“清辉”镶嵌在圆通殿东侧墙上

“清辉”两字的石碑,这是宋高宗赵构当时逃难来到江心屿时的御笔亲书,原先还有一块“浴光”石碑,但因年代久远,已经失存了。

三圣殿
圆通殿后视




今天江心寺正在举行活动,纪念木鱼老和尚圆寂十周年

紧接下篇 东西塔 江心屿(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