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奉城,乘公交很方便到了青村,别看叫青村可不是村,它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古镇。这里保留着市河南北的两条老街,河北岸由东街、中街和西街沿河贯通长近千米,南岸是南街一面临水,较短。从11:50开始走街,12:50离开,在青村逗留了近一个小时。
青村的老街沿着市河两边展开,于是有很多的桥,现在还保留着不少古桥,小桥、流水、老街、古宅一样都不会少,但是在青村看到,河水水质不是很好,加上村民环保意识还不是太强,河水河道都受到了较大的污染,古宅也留存得不多,一路基本上没遇到稍微像样点的老宅深院之类,看来现在青村古镇剩下的只是保持着几十年前形制的老街和期间的一些古桥了。不过在东街和西街难得看到各有一段保留良好的石板街,在资料看到有个叫“西木行”的历史建筑当时也没法找到。
今天在青村老街见到的古桥有南虹桥、永寿桥、三祝桥(起凤桥)、广济桥、中和桥、继芳桥等6座。
总之青村老街还应该是较好地保留着规模不小的具有历史风貌的老街,这在奉贤应该还算得上首屈一指了,但愿能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
背景资料:
青村港,青村这一带成陆于隋末唐初,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宋初有移民流徙居住,渐成渔村,溪水穿村而过,直通大海,故叫“青溪”。那时这里南临大海,盐业发达及水陆交通便捷,大量的盐民,加上运输、交换市场兴旺,元末明初,青溪逐渐发展,遂成滨海小镇,明嘉靖年间青溪便成了商品集散之地。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引南桥塘水经益村坝疏青村千户所(奉城)城壕,并称其为青村港,青溪镇由此改称为青村港镇。民国始方在行政区划中称青村镇。民国26年冬,日军在青村港烧杀抢掠,烧毁店铺200余间,死伤30余人,商市一度萧条,抗战胜利后商市恢复。解放后,一直是区、乡、公社机关所在地。
青村历史风貌区,官方描述是“青村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存傍河依水,小街盘曲的格局。主要街巷皆与河流走向保持平行,次要的巷弄则多与河流相垂直,而河街之间的相邻关系又可分为单侧有街、双侧有街和夹水而居三种类型,形成了布局灵活、空间丰富的景观特点。保存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虹桥以及西木行等历史建筑。反映了传统江南水乡老街与河流的格局及风貌。
继芳桥,现在青村西街。三孔石拱桥,中孔径为8米,奉贤区石拱桥之冠。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重修。原于光明镇东街,民间有换糖人一诺千金建造该桥的传说,故俗称“糖桥”。1978年开凿金汇港时,继芳桥被泥土填没。2005年挖掘移建于青村镇西市市河上,四百余年历史的古桥终于重显光彩。

东街的中和桥南堍开始往西就是青村南街的东端点,南街前面沿河,应该是一条河景街

青村西路162,应该差不多到西端点了

路牌又像东端的一样,牌上的门牌数字和方向自相矛盾

青村老街的西端口
走完了青村老街,下一站是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