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墙和大境阁旁边,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新建寺院称为“白云观”,今天也参加了文化遗产日活动,它是黄浦区级文保单位,文保碑上是“海上白云观”,名字也很诱人。不过现在看到的这所新建白云观是易地新建的,之所以列入文保可能是因它的历史以及里面留存着明清铜塑像等。
晨钟暮鼓,一般钟楼都在东而鼓楼设西,白云观却相反,觉得不解,应该有故事,据说北京的白云观是这样。
现在的白云观规模不大,看起来非常简约。虽也有很多的“殿”,但是这些殿实际上只是一个不大的一个小单间。今天这里信众不是很多,据说在正月初八拜太岁谢太岁时人山人海。
背景资料:
海上白云观,原名雷祖殿,原址为西林后路,因市政动迁易地建造到现在的大境路。1882年,嘉定道长徐至诚在上海东星桥建雷祖殿,光绪八年(1882)移至西林后路。光绪十二年(1886年)扩建。光绪十四年住持徐至诚进北京,在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与清庭官员的协助下,改雷祖殿为“海上白云观”,并请得明朝版本《正统道藏》一部计8000余卷,供于庙内藏经阁内,同时采用了较为建全的北京白云观戒规,确立了海上白云观的全真十方丛林地位。光绪十九年(1893年)再次扩建。
新白云观(大境路),
2005年完工,前后两主殿构成,前殿一层为灵宫殿,二层为财神、雷祖、祖师殿。东殿为娘娘殿、鼓亭,西殿为药王殿、钟亭。后殿为灵霄宝殿。灵霄宝殿有玉皇大帝和六十甲子太岁星君;祖师殿中间是张天师,左边是吕纯阳,右边是许天师;雷祖殿中间是雷祖,左边是真武大帝,右边是南极仙翁;财神殿中间是关圣帝君,左边是赵公明,右边是文昌帝君;娘娘殿中间是王母娘娘,左边是天妃娘娘,右边是慈航大士;药王殿中间是孙真人,左边是黄大仙,右边是瞿真人;灵宫殿中间是王灵官,两旁是岳天君、温天君、殷天君和马天君。
镏金铜像,白云观在一些殿中供奉明代铸造的镏金铜像。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海关查获并没收了行将盗卖出国的七尊明代铸造的镏金铜像,无条件移于白云观三清殿供奉。其中五尊为天将站像,高1.77米,另二尊为张道陵天师、许逊天师立像,高1.75米。在“文革”初期,铜像被车运工厂熔化之际,被文物管理部门抢救脱险,得以保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博物馆将七尊铜像归还白云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