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私,密修改后)
从景宁县城到高演村还是有点远,特别是从金兰村进入小公路后基本上就是“山路十八弯”了,高演村海拔不低,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村中看去基本保持传统民居格局。高演村在2014年被建设部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景宁县继大漈西一村(上午刚去)之后第二个享此名誉的村落。至此景宁的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在这次都算是走过了。
进村后看到很多住宅前都有古时留下的旗杆石,于是对这个看似平常的甚至会觉得有点“穷乡僻壤”感觉的山区小村泛起敬佩之情,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注重读书的村俗。当然到高演主要是冲着这里的一村三桥(廊桥,当地叫楼桥)而来,令人遗憾的是高演以拥有三桥而自豪的日子不会太长,如果没有大的动作,不出三五年也许只剩一座了。现在除了环胜桥得到保护外,其余两座木廊桥或不能走人或已认不出是桥,都已破败到了极点(详见后续篇)。不免对当今高演人对传承祖宗文化的作为感到不解。
在村子中恰遇舞狮队在串村走家,随着锣鼓声到了一家村民屋里,只见舞狮队表演正酣,当然由于场地有限只有单头狮子在表演,这是当地的风俗?还是近些年的新潮。驱邪讨吉利、欢庆祝平安,住家主人欢喜,舞狮人又可拿红包,付出得到都得以平衡。
高演村是一座至今完全没有进行旅游开发的古村。
高演三座廊桥的介绍见后续篇。
背景资料:
高演村,属景宁梧桐乡,距离县城约38公里,海拔760米,附近高峰海拔1200米。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村,全村(行政村)人口905人,其中畲族115人,有耕地749亩,山林19935亩。。村内拥有70年代开辟的人工厚朴万亩基地,主要种植厚朴、杜仲、茯苓、金银花等木本中药材。高演以任姓家族为主(占五分之四强),先祖由杭州迁至景宁,明永乐年间再从鹤溪镇迁居至此。在清乾隆至光绪的一百七十年间,出了进士三人、贡生三十四人,有“十人九贡”的传说(有十人同年赴温州科考,九人考取了贡生,连挑行李的脚夫也金榜题名)。
村里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光绪三年(1877)十月重修的环胜桥,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清风桥和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的迥龙桥。

高演村和它的三廊桥(当地叫楼桥)
村外(清风桥边)山坡上的一个破败的宫

别看是座土寺堂,目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但从内部装饰看,它在过去应该是村里香火旺盛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