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门桥和甫田桥是大济古村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它们被称为(我国有历史记载年份的)最早的木拱廊桥,据说它比汴水虹桥还要早百年,这引起了木拱桥技术是北往南还是南往北传的争论,此前一般都认为南方的木拱桥技术是从北方引入在改进发挥的。
这两座桥分别坐落在大济村所流过的小溪的入村和出村口,充分体现了廊桥的一个重要的风水文化。甫田桥在上世纪50年代前是大济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也是大济的风水桥。
背景资料:
双门桥,原名临清桥,横跨于村前济川溪上。全长11.15米,净跨10.20米,拱高5.20米,有廊屋5间,建筑颇有宋代风韵,是我国现存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木拱廊桥,根据大济吴氏族谱记载,双门桥的始建时间应早于公元1024年,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引起国内桥梁和古建筑专家等的极大兴趣。据大济《吴氏宗谱》记载,大济始祖吴崇煦创办“豹隐洞书屋”,请名师教导四子攻读应试文章,其长子吴榖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这是大济第一位进士,乡邻在临清桥头加牌坊式桥门以示庆贺,时隔十年吴崇煦次子吴毂又登进士,里人在临清桥另一头再设牌坊式桥门,成“双桂坊”(或“双桂连坊”)。并改临清桥为“双门桥”。隆庆元年重修,1992年又按原貌重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甫田桥,位于大济村尾,跨济川溪,据说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之一。长16.50米,净跨9.50米,拱高4.20米,面阔4.40米,有廊屋5间。始建于宋(文保牌上是宋至明万历年间),后多次重修,1932年毁于大水,1937年重建至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双门桥
二,甫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