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古镇古街至今仍保留着的已经很少了,大多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不过近些年很多地方正在努力恢复中,在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进行了不同力度的旅游开发,三林镇也正在恢复部分的沿河老街风貌。
今天从千灯返回上海,乘坐地铁11号线恰好可以方便到达三林,于是有了看看正在恢复中的三林老街的念头。
从地铁三林站出来,沿着市河——三林浦的北岸,从上南路附近开始一直往西,经过了中林村的沿河路(这一带路名很乱也不知道究竟叫何路)、东林路、中林路,到西林路已近天黑,勉强走到西城隍庙处,然后从三林街回返。
三林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的老街了,目前开发的三林塘是市河北岸从三新路到长清路的沿河一段,长约750米,大多是一些新修建的仿古建筑,不过沿河风光和绿化带的环境都还是很好的,街上集中着一些经营三林特产的店铺和一些饭店菜馆。三新街以东的沿河虽已经改造建成了沿河绿带,现但还没形成街面,大多是居民住宅,长清路以西还处于没开发状态,沿河道路还不完整,也没建成统一的沿河绿化和道路,享有名气的西城隍庙正在修建之中。三林浦河南岸均是新建的住宅楼群,三林作为世博园区动迁居民的主要安置地,近些年城市化的建设突飞猛进。
在东段的中林村看到了起着五花八门街名的门牌,这些门牌看来都很新,估计也是同时期建立的,这门牌上有趣的地名及多变性令人捧腹,想起了我们政府的一个专门管地名的机构——地名办,不知道他们的杰作竟然会是这样。
背景资料:
三林,别称“筠溪”。早前人们把三林地区的母亲河三林浦称为三林塘。三林发祥于北宋末年,鼎盛于明清。据记载,北宋末年,福建人林乐耕携妻带二子来此定居,长子于上游建东庄,次子于下游建西庄,乐耕居中。此后外姓也渐多,形成聚落,东庄、中庄与西庄相连接,因其姓林,合称三林庄,河流也就命名三林塘。
三林在历史上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美称。以前沿河人居开门就可取河水,现老街改造拆除成了绿化带。老街现在分为东林街(三新路至灵岩南路)、中林街(林岩南路至长清路)和西林街(长清路以西至外环高速公路)。先期改造的是东林街和中林街。西林街上有座城隍庙,每逢举行城隍出巡仪式,很轰动热闹。

走三林老街,紫色和绿色线为行走轨迹,已开发的“三林塘”在三新路到长清路之间的沿河北岸

到三林地铁站已经是16;30了

三林路,贯穿三林镇的主要街道,有点乱

从通往三林浦最近的一条小巷进去

这里的门牌好有意思“中林村三林桥队天打桥”,估计没几个外人能记住,地名办的工作同志就不能将它精简一下

往东看,到上南路的一段沿河已经绿化改造

前面是上南路三林塘港桥

桥边的“龙”

往西看
三新路大桥

老街在市河的北岸(右岸)

过三新路,到了东林街,入口有“三林塘”门楼,这里开始就是经过开发后的三林老街


三林三宝:崩瓜、酱菜和标布

河南是一片现代住宅区

灵岩南路北向

三林港 灵岩南路桥

河南岸桥边

三林港灵岩南路桥上往西
紧接下篇 三林塘看老街(下)——中林街、西林街、三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