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10.24 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2-15 11:37:01)
标签:

千灯古镇

千墩

茜墩

少卿山

石板街

分类: 苏皖专辑
    早上乘11号地铁在终点花桥站下车,这里已属苏州昆山地域了,转乘当地的公交车(1元票,刷上海公交卡还更优惠)到底就是千灯古镇,别看这1元,可要经过无数站(并不是走直线)花了45分钟才到古镇。这一路沿线基本上看不到田地了,全是新建的住宅区或工业园区,这里正忙着在“招人招商”,昆山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震惊,遗憾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无法留下影像。
    保留着的千灯古镇其范围不是很大,街市主要在一条南北贯穿的石板街上,以恒升桥附近为中心,南边已经开发成比较成熟的古镇游览购物区,北边只有很短一段有商店。古镇的景点主要分布在千灯浦河(也有叫尚书浦)的西侧,要进入这些景点还是要买60元的通票,门票虽不算太便宜,但我还是觉得这还是不能省,否则只是走走石板街也就显的无味了。
    看到游船码头冷冷清清,看来游船的生意不会太好,因为这里千灯古镇和类似锦溪的江南古镇不同,这里缺的是小桥流水,坐在游船看千灯浦还是缺乏点情趣。
    千灯古镇的石板街还是蛮有特色,这种横铺石条方式并不多见,且石条下面还可以有疏水功能,它的长度虽没有像宣称的1.5公里,但目前这保留良好的700多米(只是南北街道,未计其他街道)已很壮观,并也是相当不易了。
    由于图片较多,千灯古镇将分若干篇介绍。
背景资料:
    千灯古镇,是一个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就出自本土名人顾炎武先生。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也是千灯本地人。
    千灯并非灯多,“千灯”旧称“千墩”,据说是由“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而来。清末(1910年)易名茜墩(缘由传说有二:谓文人雅称或墩上长满茜草)。直到1966年4月改名“千灯”至今。其实在当地“千灯”也是“千墩”或“茜墩”的谐音,只不过觉得文雅好听些罢了,和“灯”并无关联。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千灯游轨迹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老街老宅现在被“浓缩”在图中河西侧的黑色密集区,其中图下面的绿色地块是顾炎武故居及顾园,规模不小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出站就有昆山的公交车直达千灯古镇,这里也有公交车直达锦溪和周庄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古镇入口牌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要走过一段宽阔的街道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千灯古镇的老街是不用票的,如要进入一些景点则需购票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临近有锦溪和周庄古镇,这一带形成了江南古镇的聚集区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老街入口处三桥连袂而筑,东边单孔方泾浜桥(据说是明代特色?);中间三孔的为恒升桥(清代特色);西边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木桥(视线被摩托车遮挡)是鼋渡泾桥(宋代特色)。其实这三座桥都是新建的,更看不出分为什么宋、明、清特色。这三桥叫“三桥邀月”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鼋渡泾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游船码头,显得冷清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恒升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方泾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鼋渡泾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千灯浦,也叫尚书浦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先走北大街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石板街是千灯的特色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往北比较僻静了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北大街的北端,石板街到这里为止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永福桥,古镇最北的一座古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永福桥北的千灯浦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成了绿色的海洋,可这“绿色”非彼绿色,是一种可怕的绿色生物污染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水葫芦,外来入侵物种,原来是引进用来解决猪饲料,现在在南方的河道水塘已经成了独霸一方的猛兽,泛滥成灾,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作为一个旅游镇,连这有数的几个文保碑都搞不好,难以理解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永福桥又名“启秀桥”,俗称“北大桥”,始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崇祯元年(1628)重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花岗石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桥北的水葫芦世界,无尽头的污染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桥南是古镇民居,尚书浦平静如镜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永福桥是古镇最北横跨尚书浦的一座古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桥面估计是新修不久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北大街上的顾宅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顾宅虽是文保单位,但还是缺乏保护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这种能横向转动的气窗开启方式很少见到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东西贯穿古镇的少卿路(少卿西路)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千灯浦大桥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大桥往东几百米就是少卿山和少卿苑了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千灯浦,也叫尚书浦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东岸长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这种长方形井口的圆井,既可使得打水省力,又可同时多人使用,更增加了安全性,真是一举多得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少卿山遗址,1961年江苏省文物部门将少卿山与山南东弄一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77年、1983年出土石器和陶器。1984年9月因开筑公路,在山南坡出土玉器被确定为良渚文化墓的随葬品。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少卿苑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史书记载,苏州以东沿吴淞江两侧有土墩九百九十九个,至昆山南三十里处为第一千个,此地即为千墩”,看来这里应该叫做“千灯源”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少卿苑是千灯古镇区的市民休闲公园
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少卿山,明永乐年间疏浚千墩浦,淤泥堆于汶浦阳山。为纪念浚浦有功的太常寺少卿袁复,命名为少卿山。由于镇民长期造屋取泥及公路修筑使该山仅存三分之一。取泥及开挖时发现大批石刀、石斧、墓葬玉器及陶器,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遗物。2015.10.24 <wbr>游昆山千灯——古镇篇(上)
离开少卿苑公园回走,从少卿西路经炎武路绕到延福寺正门

紧接 游昆山千灯古镇(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