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4 续走苏州河(5)华东政法——上海圣约翰大学旧址(上)

标签:
圣约翰大学华东政法中国教会大学韬奋楼华政桥 |
分类: 上海专辑 |
背景资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华东政法大学校址原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址,主校区在苏州河南的尖嘴区域,过华政桥还有北校区。苏州河在这里形成了尖嘴状急转
圣约翰大学交谊室(厅),1929年落成。195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大交谊厅举行
1929年,曹家渡士绅为纪念圣约翰大学成立50周年,在怀施堂前建立起一座形制古朴的牌坊,后被称作纪念坊。纪念坊的四根石柱上均雕刻有对联。1955年初,该纪念坊遭拆毁,拆下的石料被随意堆放。1992年在圣约翰大学校友会的努力下,在原地重新建立纪念坊,所用四根石柱仍为当年旧物
光与真理(Light&Truth),是圣约翰大学英文校训,中文校训是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广场空地上有很多校友赠送的纪念物件
六三楼,原名斐蔚堂,建于1939年。建国初期为纪念发生在该校的“六三”事件而改名六三楼
六三事件。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于是6月3日,学生553人以及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1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大学颁发的毕业文凭。这一日便定为光华的校庆日。6月4日,离校学生教师集会商议自行设校事宜,他们的举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支持,出钱出地。经过各方协助,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成立了新的“光华大学”。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
5号楼,图书馆,又叫红楼,建于1916年
4号楼,校长室。4号楼和大草坪地区(万航渡路北侧),原为兆丰花园一部分,1911年为圣约翰大学购得,此楼为前业主所建。现在是行政楼
百年银杏
思孟堂,1909年落成,现是宿舍
楼后面就是苏州河,环球港历历在目
这里是苏州河尖嘴地带
河对面的光复西路
格致楼,1899年落成典礼
41号楼,怀施堂,建于1895年,为圣约翰大学早期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早的中西合璧式校园建筑,为纪念圣约翰的创始人施约瑟而将其命名为怀施堂。1951年3月改名为韬奋楼,以纪念该校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
韬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