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5 古镇浏河(3)新闸桥、梅花草堂和阅兵台
标签:
浏河古镇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郑和启锚地阅兵台 |
分类: 苏皖专辑 |
紧接上篇 古镇浏河(2)天妃宫、吴健雄墓园
背景资料:
新闸桥, 老浏河口原有四孔叠梁式石闸一座,原址在天妃宫南侧百米处的老浏河塘上,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也称“康熙大闸”或“天妃闸”。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浏河闸,西移两百多米,称“雍正新闸”。道光十四年(1834年),江苏巡抚林则徐重修雍正新闸。同治五年(1866年)整修,同时开挖闸上下游河道。民国时期,修沪太公路同时改换石板闸面为钢筋混凝土桥面称为“新闸桥”。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军炸毁4孔桥面。解放后,50年代初,进行修复,1958年在下游龙王湾口建节制闸,新闸桥完全成了交通桥梁。
朱屺瞻(1892~1996),生于浏河新镇。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
阅兵台,早在宋代浏河长江口就是江防要地,据说宋建炎四年(1130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率军乘海船,扼长江,绝金人归路,指的就是就是现在的阅兵台这一带。当然还传说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这里抗击倭寇。至于阅兵台究竟由何人所筑,有说是韩世忠,有说是戚继光,目前尚无法证实,阅兵台在清乾隆年间曾经整修过。现所见的阅兵台,是1959年重修,台基长24.6米,宽16米,高3米,有厅屋1间,前还有两门古代大炮。

滨河路上的老房子

浏河老照片陈列室


这是在浏河老照片陈列室中的图片,1947年沪太公路行驶路线图


















滨河街47号,是最近一次文物普查发现的文物点

大门紧闭




瓦下面垫着一层蒿秸



是个三孔闸桥



石头连接处留下的对孔,原先的铁铆已经绣蚀


滨河街的这一段远看已经是一排排新房了


其实这碑题应该为“浏河新闸”,而不是新闸桥

浏河新闸


公园从复兴西路的一个不起眼弄堂入口



现在的老浮桥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浏河阅兵台



公园一角


梅花草堂




老寿星朱屺瞻先生像,看起来很有福气,很慈祥

齐白石题匾








朱屺瞻先生103岁时所作的画



朱屺瞻题“铁卵池”

铁卵池全貌

梅花草堂外貌

对岸看水带桥

对岸看河西街口


经过一番周折一直走在镇府站上315公交,其实路过的浏河客运站就是始发站,那位老乡叫我在这里等,走了一段冤枉路

很准时,在12:05等到了

路过明德小学,这也是吴健雄的母校吧

浏河有几条叫郑和的路




郑和七下西洋启锚地的雕塑,大家笑侃为“鱼骨头”






公路建在江堤上



终点“阅兵站”

浩瀚长江一望无际



这就是阅兵台,台面可能和大堤公路合二为一了

文保碑立于此,想必这片就是阅兵台了吧



边上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


阅兵台全景


匆匆看了一下,为赶当班回程车

这一片估计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吧





郑和公园不见在当年的起锚地而在21公里开外的浮桥镇


像帆?更像鱼骨头

经过新闸桥

随后到了浏河汽车站在那里等车,原路回到美兰湖

坐上浏河到美兰湖的客车

浏河渔港




金黄色的稻谷

苏沪界


过去的省际检查站


沪太公路经过罗泾

罗泾是上海在沪太路上与江苏交界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