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9 青田港头经坭山、西坑到鹿城双潮

标签:
青田港头青松岭坭山西坑双潮穿越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主要看点:
今天徒步轨迹约15公里
一,港头到坭山
上午我们坐中巴车直接到青田的港头 青田温溪段的瓯江
今天天气不算好,来时还下了几滴雨
温溪大桥
港头村
我们坐了一段(2公里左右)电瓶车然后开始徒步
白水济水电站
这是高水头电站
我们开始登港头岭,港头岭连着青田和瓯海
一路青松相随
相信爬过这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给它起一个名字——青松岭
边上峡谷进去就是一个曾经开辟过的龙潭景区,或叫卧龙峡
在这样的松树林中行进,还会感到累吗?
虽然这些松树并不算太大太老,但挺拔的气势似乎给人一种向上的能量,登山自然倍感轻松了
俯瞰瓯江两岸
能相信这是港头村吗,简直就是个小城镇
俯瞰刚才经过的寺庙,背后的梯田形成了足够好的风水
港头岭是港头通往泽雅的古道,由于是跨境快捷乡道,所以至今保留良好
虽比不上黄山松那样美,但也很刚劲舒展
这是第二个路亭,据说港头岭有四个路亭
没留清晰的说明
前走继续港头岭,到泽雅方向,我们在这里离开港头岭从左边横切到坭山
这里只住着老叶一家
这位是这次活动的头,自称“山头人”性格耿直,言语犀利幽默,他对我们周边的山、水、路十分谙熟,经常是领队角色,我们这次就是借他的光才来到这里,感受真正的农家乐
这位是“兄弟旅”中的老大,他乐于助人,性格随和,手艺精巧,不管是自己身上背包的缝纫制作还是户外柴炉的设计敲打,都是自己动手,他精通藤桥、泽雅一带的山山水水,他的弟弟是地方文学颇有研究,前些天捐献了自己所有收藏的图书资料,他每次出驴都带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他已经记满一百多本随行记录。他们兄弟俩一武一文,经常出现在我们温州一带山水之中,他们自称为“兄弟旅”。
老叶家虽然简陋,但丝毫不吝啬给大家端上的丰盛午餐,最后大家留钱表示意思被断然拒绝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农家乐
豪爽,真情,这就是山里人老叶,他拿出自家烧的白酒给大家满满倒上
他叫“豹子”,是绝对强驴,我们驴队中的特种兵,他赋予队伍强大的正能量。他给队伍给活动带来了安全感,他曾经背着伤“驴”走出布满巨石的长长的无名峡谷,他无数次开路在前保护队伍安全通过难点,有时如遇其他队友在上山遇到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去接应解困,还会带来一大堆好吃的食品,上次我就遇到过。
蒲瓜瓢,我们小时常用的最好舀水工具
我们吃饱喝足,老叶妻子还带我们走出村路
说来也有缘分,这位善良而又热心的山里妇女,老叶的妻子,她老家在我们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畔
二,坭山到师姑基
可能是这次台风引起的塌方
房已空,地上一层厚厚的泥浆,坭山在这成了泥山,
可能这里也属于坭山
这里估计属于我们温州地界了
能猜出他今年多大吗?我只知道他网名是1937,佩服,真的很佩服
西坑峡谷,我们在前年曾经走过
这是师姑基村
牌上写着:西坑红豆杉森林公园绿道起点师姑基村终点西坑村,全长6870米
这段修有公路,我们是沿着老路穿插于公路之中
这是每棵红豆杉树苗上的身份牌
这里到了西坑了
西坑老供销社?还是小学?
村办公楼边上的松树很有形
四,西坑到桥埠
出西坑我们顺公路走
山上是西坑烈士纪念碑,上次穿越没上去
同伴都不上去,只好自己独自上去了
看完烈士墓,我没有原路回来,而是从旁边的一条石头路下来,这条路可能是过去公路没通时从西坑到东坑和桥埠的
一路没遇到路人
对面山上
小路下来又回到了公路
一人独自显得无聊
这时才赶上了队伍
至今也弄不清所谓的温州交通绿道,更搞不清3号线起止在何处
这个就是所谓的观景平台
站在平台上也不知道能够观到什么景,估计是上面有拨款,这钱不花白不花吧
从茅垟开始,往荫溪下游方向的溪边就开始修建花岗岩栏杆
一路过来有很多这样的小洋房已经建好,但很少见到房主人
美丽的荫溪
不富的孩子早当家
这里的村民看起来很悠闲
这位老兄正在设计建造延伸到溪中的树中平台
很有创意的水上树中平台
溪中这样的低矮带矴步平坝有很多,给溪边美景锦上添花了
这些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是在国外,这里是著名的侨乡
基督教堂在藤桥瓯海一带近年来发展迅猛,几乎每个村都建有这么豪华的教堂
队伍也散成三三两两了
这里不但有华侨小洋楼,也有这样的集体房
在村里看到的大多是老人
我沿着潮埠街一直到公路边上了公交车。其余人沿着溪边陆续到公路上车。今天6个多小时的小穿越虽没太多风景但是一路走来还是增加不少见识,这也许就是户外的魅力之一,不一定要很多很好的景色,一路走过,过程就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