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4 乐清白象高岙高友玑墓

标签:
高友玑乐清高岙高氏家族墓石像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这是给高友玑他父亲立的牌坊,在高氏墓群入口前的路口
显然,双狮抢的绣球以被破坏
王瓒,永嘉人自明弘治、正德和嘉靖年间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及礼部任职,官至礼部左侍郎,钦命追赠礼部尚书。这里应该就是这个王瓒
墓群前矗立的“高氏神道门”建于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是一座4柱3间歇山顶牌楼
整个墓群分为三个区块,从神道门通向高氏宗祠的一条神道,由南向北把这三大区块贯串了起来,所有的墓朝西座东
进神道门后有一五针松,围以青石雕花围栏
这是第一区块,是盘谷始祖新七公的墓,墓台随着山势用大条石砌成,总共五层。
在第三层石台上,对立着两个武士石像,戴盔披甲,双手拄剑,守者墓地。
一区的最上层
这是第二区块,位于中间,是高友玑曾祖父华亭县尹高宫公的墓,装饰较简单
墙角飞檐上的花岗岩年久已经分化
这是三区尚书墓群,由高友玑与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四个儿子的墓组合在一起。由5级平台组成,相对规模更大,石建筑更雄伟,石刻更精美。
这是第一级平台,两侧依次相向排列着象征着“忠、节、孝”的青石立马、坐虎、卧羊各一对。每件石像都是连基座,用一块石头雕成。第二级平台是从神门到高氏宗祠的甬道,在这群石像的上坎。
北侧的立马在那场浩劫中被红卫兵砸掉嘴巴
第三级平台前有一对华表,边有两座碑亭。柱子顶有像狮子般的猛兽昂首挺胸怒目对天,据说叫“吼”,俗称望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的习惯。
华表后面的两座四角碑亭是仿木构筑,四柱单间歇山顶,刻有椽瓦。这些石雕仿木逼真、工艺精良。这右边的碑亭里所立的碑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严嵩撰写的“明故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襄简高公墓誌”。人民一直在猜想为何严嵩这奸臣会给清官写碑立传
左边的碑亭
第四层平台两侧对立着2.4米高的文臣像,头戴前低后高的进朝冠,身着圆额竟袖朝,手持朝笏
石像后面筑的据说是神橱,它是烹制祭祖所用的牛、羊、猪、兔、菜等祭品的地方
这里葬着墓主高友玑,他的父亲、祖父以及他的四个儿子。后设神位牌楼三组:中间一组正中是高友玑的祖父,左右分别是高父及高友玑本人。左边一组是他的第一、第三个儿子;右边一组是第二、第四个儿子。神位牌楼都是6柱5间式,歇山顶,石仿木建筑。在各个牌楼的阑额上,透雕着狮子、麒麟、凤凰、飞鸟、骏马、石榴、梅树等图案,十分精致细腻。最上面的墓地刻成四柱三壶门,门内嵌雕团形图案石板,上面雕着“鲤鱼跳龙门”,“梅鹿衔灵芝”等图案
最上面的第五层两侧的石屋是神库,据说是用来贮藏祭祖所用的祭器的。
牌楼正面左右有两个侍女,身穿长襟衫,系着腰带,头梳螺丝状单髻,这位捧着香炉,线条明快,造型生动
这是另一位侍女她手捧着烛台,仿佛正从画面走出
高氏墓群全貌
这是边上的公园
公园里的爷孙俩
后来听说村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牌坊,这是为高友玑所立
十字绣,现在变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在六十年代这一带已经十分流行,当时是专门做出口的,记得当时很有名的白象花边社。
这是乐清典型的清明饼,里面有陷,上面装饰的虾皮恰到好处,使人看了就会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