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 温州博物馆——看到了罕见的舍利子

标签:
博物馆温州舍利子白象塔独木舟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温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03年搬进新馆,它位于市政府对面的世纪广场南片西侧,与科技馆相对
建筑面积约
2万6千平方米,馆内展区总面积8000平方米。特色的历史馆展示“温州人”5000年历史足迹,还有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和一些临时展厅,这次进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和一些书画展览。整个馆看起来好像是三层,不过目前只开放一、二两层。
一层大厅陈列了温州的工艺展品,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只称为“台阁”的“大船”,是一个观赏龙舟。据说是历时近两年耗了两万工时才建造完成
钱庄,目前在温州仍然流行,看来是有历史了
不一定要相信这些证书,但是这套石雕工艺确实精细,据说历时3年,耗工时45000个,可见工程之巨大
这是屏风的背面
鉴定评估证书虽然看起来很反感,尤其对里面的数字,但里面对作品的介绍还是可以参考
这件翡翠大观音,据称原料来自缅甸重7吨多,雕刻近5年完成
细部也很完美
接着参观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该展览较系统介绍了当时全国、温州的革命运动,同时展出了不少文物
徐定超,经常听说的
孙诒让,温州人无不知道
这张当年的中医院的招生报告觉得很值得看
主课和辅修各六门很简单,要修八个学期
每学期学费8元,杂费2元,住宿2元
展馆一角
徐定超墨迹
孙诒让墨迹
黄绍萁墨迹
刘景晨墨迹
自然馆,实际是科普馆
首先进入远古恐龙时代
介绍了东北的森林
湿地和丹顶鹤
陈列诸多的贝类标本
许多生物的标本
自然环境
这个孩子以为是真的,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
这小孩上去就想抓
鸟类展示
本馆以地球环境正在遭到破坏作为结束篇
历史馆,是博物馆的重头戏
这里阐述了瓯史
大事记简单明了
造纸
独木舟,还是这两条,小时候在江心屿老博物馆中多次见过
(历史馆展的介绍,将在以后的博客作专题介绍)
工艺馆目前是介绍白象塔出土文物及介绍佛教方面的专馆
据记载:白象塔建于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砖木结构,6面7层,高31.3米,底径7.8米塔壁厚2.2米。从塔内发现21块“崇宁三年(1103年)十月”纪年塔砖,在经历的850个春秋后,于1965年2月,因白象塔三四层出现多处裂缝,塔身倾斜1.98米,濒临倒塌的危险,经省文物部门遂发文批准拆除白象塔,文物工作者从塔中发掘出大量的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北宋文物,总共有1000余件。
过去的白象塔,周边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象,稻田成片、河网交错。
在拆除白象塔时,在塔的一至五层发现了大批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是在塔的夹层中间发现了,包括彩塑,钱币,漆器,佛经,瓷器,铜器,联绘画等,不过塔的地宫已被盗掘,否则还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砖雕的四大天王
彩绘木雕罗汉
白象塔铸铁塔刹
这一件小木塔盖子被折断且不能打开
小木塔,1965年出自白象塔,两件,高约6.1厘米---。2010年在一塔内发现舍利一颗
放这是在20倍放大镜下的舍利子,比米粒还小
晶莹剔透,这么近距离观察舍利子的确是种荣幸
陶瓷馆主要展出在温州出土的120余件瓯窑青瓷精品,展品年代涵盖东汉至南宋的各个时期。
瓯窑青瓷釉面光亮明快,薄而透明,以“通体淡青”闻名,因此东汉时期出产的瓷器又有“缥瓷”之称,即指瓷体如淡青色的丝绸般光洁。据悉,瓯窑青瓷曾与越窑一道享誉全国,后因种种原因淡出历史舞台。
东汉时期,永嘉一带瓷窑林立,史称“瓯窑”。瓯窑青瓷自晋代开始成熟并进入繁盛期,唐宋继续有所发展。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瓯窑青瓷曾作为对外交流的礼物远销海外。温州的瓯窑窑址分布广泛,迄今已查明东汉至元代窑址180余处,分布在永嘉、瑞安、苍南、乐清、泰顺、文成、鹿城和瓯海等县(市、区)。
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宋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
最后参观了书画馆
有很多温州人熟悉的本地书法家的作品
整个参观化了两个多小时,在温州能有我们自己的这样规模的博物馆就算是不错了。
愿我们的博物馆越办越充实,越办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