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瞿溪林桥—大岙—雪尖山—龙井—泽雅小源徒步

标签:
林桥泉东川雪尖山双界田龙井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看点:
上山途中,难得在这里见到欧式建筑的遗址
规模不小的农家乐大院
在竹林中踏着宽阔的石阶,对户外说太奢侈了
新房老屋并肩
远眺大岙村
可见这里是大山深处
翠竹辉映下的教堂
当属村中最豪华的建筑了
估计现在大家集会不会到礼堂而是去礼拜堂了,所以80年代的建筑成了遗址
田边地头随地乱扔的农药瓶子,别以为山里出的一定是绿色的,瓶子越小说明含量越高
阳坡上的梯田
满山翠竹
泉东川村头的300年红豆杉,树皮基本被剥的光光的
九寨沟的海子?
这就是泉东川村,当地人叫泉东坑
村宣传栏及老屋
大山深处的村级教堂一点不比城里的差
村边的水库——这可是真的蓝
俗话说蓝绿不相拼,在这里却是一番有机的结合
拱桥虽不古老但很传统
山路就沿竹林边上去,路右侧是山地,近年来遭受野猪侵害作物基本无收
竹林边沿有防野猪电网,驴友、行人可别在有电时踩上它
劳动者的智慧,教科书上是没有的,这啤酒瓶的确是最好的高压绝缘子
成片竹子东倒西歪,看样子是最近的几场大雪惹的祸
山路顺着梯田、沿着竹林延伸着
上了山坳就属大峁坪(也有叫大蟒坪、大猫坪的,传说有老虎出现)村了,两个老人在编扎扫帚,家犬忠实地陪伴着,过着与世无争的悠闲日子
接着的叫金山村,进村口看到一座未完工的别墅,虽还看不出豪华但确实圈了不小的一块地
这里属于瑞安,虽偏远“基本国策”还是相当到位
金山村教堂——又一个好雄伟的村级教堂
翻过村后的山坡
从路亭的规模可见原来这条山路曾经熙攘过,现在村村通公里,自然是受冷落
远远地首先看到的是双界田村的教堂
可看出这里的村民是很富裕的
我们没进村,从双界田村边绕过,越过一片枯黄的茅草
顺小路直往龙井
不久就望见了雪尖山(前方最高处),左方的山峰稍矮,就是我们所说的副尖
雪尖山脚建有不大的别墅群
远处大山
瑞安和瓯海的1号界碑
很快就到了龙井景区的大门,这片平地较大,72路(从瞿溪而来)公交车终点站龙井站就在这里
我们没有进龙井,而是先登雪尖山
路旁的山羊在惊奇看着我们,因为平时上雪尖山的人并不太多
远眺山坡上的石形
山腰的石景
坡很平缓,冲顶很悠闲
地上有界标,估计是瓯海和瑞安分界线在这一带的起始点
雪尖顶上看龙井
这只肥肥的企鹅在向我们走来
顺这个方向远看也是荒山一片
把镜头拉近一些,隐约可见又一座教堂即将完工
山的背后,还有一座新落成的教堂在我们的视线之内
相隔不过几百米的山头,我们就称为雪尖山副尖,山顶有片石群,引起我们的兴趣,虽然没有路,要经过大片的茅草地,我们还是强行越过
小鸟?大企鹅?
山顶的聚会
怪石林立,这里有点像雁荡山凌云尖附近的石态
趟过了大片茅草坡,加把劲就上来了
四四方方可以刻块大章
又一块刻章石
这里的开阔的视野是不能用照片所能表达的,尤其是站在这大片草地之巅,感觉到有股强大的气流顺着宽广长坡由下往上吹来,是感觉、是幻觉、是现实的美景让我站这看了许久
蓝天背景下显得更为壮观
对话
山顶上的好多石头都有奇特的裂纹,其实这些石头材质坚硬,不会是风化造成的,哪是怎么形成的呢
被谁的利剑把它划成道道裂口
这块大石头就更惨了,简直被谁任其宰割
这也被切成薄片
我们顺着这条绿色的边界线一直向下、向远处的龙井
左边是瓯海,右边是瑞安,我们顺着山脊沿着用石头垒成的分界线走
进入龙井景区大门
驴性十足,不走正道走斜径
县级重点文物
善男信女要排队拔签
山寨版华表
粗略浏览后,离开龙井继续下半场行程
从寺院后山的豪华石阶上去,有登天的感觉
山顶巨石,也有香火供奉
由于开始没有找到路,只是按照指南针大概方向在茅草从中乱钻了约半小时,其实这也是驴行的乐趣,走没路的路,感觉不错
后来走上了正路,前面是个规模不小的养猪场
这块路碑可有年头了
高山养猪场的污水处理池
上陈村远眺
这里开始就看到土纸工业沿着这条溪流在蓬勃发展
屋前宅后都有大小不一的纸塘,碱水泡着竹子用以做纸
废水不可能得到处理,任其自流,可不要忘记这里是泽雅溪的上游
村里的文明垃圾桶哪能改变随地乱抛的旧习
下陈村
前方就是小源村
最注目还是绿色的教堂
这里是土纸生产更加发达
路边晒着土纸
造纸污染物随地流淌,最后汇入溪流直到下游
浆料粉碎机房不时扬出纸浆的尘土,这不算是污染,要命的是上游的水源遭到彻底的污
与过去手工作坊不同的是现在引进了机械化,产量更高了
一车车的土纸赶在销售旺季出运,超宽超高把周岙迎灯会准备的彩条扯个精光。
随着迷信用品消费的日益扩大,整个土纸市场供需两旺,在烧的快和造的快的恶性循环中,目光短浅的纸农们给当地环境造成的损害,给整个下游地区造成的污染将成为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