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 走永缙古道 永嘉济根—天窗—山霞—下嵊

标签:
古道永缙济根天窗山霞下嵊石板桥穿越游记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时间记录:
6:30 温州市区乘车到永嘉桥下,再租车到济根
8:00 到济根村
8:55 到天窗凹口
9:45 到天窗村
11:20 到济根岭头
11:40 中餐休息(半小时)
13:40 到下嵊,完成穿越,等车,坐车经碧莲,瓯北返温。
这就是有几百年历史的状元桥,可惜桥面新增添的青石栏杆很不协调
这里的环境保护的还是不错的,溪中很少看到垃圾
最远处北边的山凹就是济根岭头,在光绪戊寅年间重修古道从村里到山顶,原来永缙古道是从东边经天窗再到下嵊至缙云的
济根村
到天窗的入口没有明显的路标,我们还走了一段小小的弯路
还好不远处就找到不明显古道
仿佛进入原始森林
如刚过大雨,这些将是更美的瀑布
古道、古树缺一不可
可以想象,这个石礅曾经坐过多少歇脚的挑夫、赴考的秀才
石阶的绿色说明了年代的久远,也可看出当今已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一口气冲了上来
回头看看济根,验证天窗景观
这里海拔八百多米,路边的流水留冰
坳口不远的路边有一瀑布,一条被凝固了的瀑布
简单而又古老的小桥可经受了几百年,不知其数洪水的袭击仍然坚实如故
看到天窗村了
过去有几十户人家,现在只有两户在留守,只是种种地,养养鸡羊之类
经指点在屋后的树丛中走上了原来的古道
脚踩在这些长有7、8公分高,细细的像玻璃纤维似的很有规律的冰凌上,如过松软而又坚硬的厚毯,随着脚步一路细细沙沙发出节奏声,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这是防止牲畜外出的栅栏
不远处就接上通村的公路,化上不菲的资金修康庄大道,为的是住在破房子里的两户人家,不过对GDP还是有不少的贡献的
走上了崭新的水泥路面
路旁晶莹剔透的冰花,这美景让人惊叹
路边的红土墙
热气腾腾,蒸蒸日上
仿佛有地热资源
千姿百态的冰雪树挂
水泥路、土路交替进行
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山草甸
黄泥路面下层冻成刚刚的,表层在阳光下已经化层软软的,脚感遭透了
厚厚的黄泥不愿离开
这宏大的建筑是坟墓?
路上仍有薄薄的积雪
到处可见这美妙的景色
看到从济根岭脚上来的古道了(在新修公路的下方)
走公路的味道总是不好,尽可能地抄些近路才是背客的风格
古道已经被公路的路基所埋没,可惜啊,村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破坏。
我们今天没有走这条光绪年间的较新的古道,而是走经天窗的更古的古道
路亭建在济根岭头,济根古道从南边上来,西首上山到外宕村,东边可以去天窗、吊坦漈、瓯渠方向,往北就是到山霞、下嵊
这座路亭还是在2009年新修的,才一年多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前方下山就是通往山霞的古道了
这里的古道保存良好,并且开始增宽
看见水库了
阳光洒在这小小的平地,并且有水,这里就是中餐和休息的地方
水库小巧玲珑,水却出奇的好
远眺刚走过的古道
青山、绿水、蓝天,齐了
是马还是骡子,反正它看见这水也很感慨地
蓝色、绿色,都是我们所追求的
大樟树,有年头了,古道旁必有古木陪伴
看见山霞村了
西山的梯田
东山也竞相呼应
古道的曲线美
整个村庄就在梯田的环抱之中
看到这块石头,就知道曾经有多少双脚在没日没夜的踩它
这里的古道更宽了,足有1.8米
古人的智慧
这支水就一直穿过这古老的村庄,水的两旁是一座座的老房子,人们可以在家门口取水,洗涤
我们进村了
路旁有很多老房子,据说都有几百年历史,不过大部没有进行修缮而任其倒塌毁坏
全套老式家具
老人们还是很悠闲的
老房
新房
信仰的力量,在这偏远的山村也不示弱
幸福的婆孙两代
扫盲运动留下的纪念
还未塌完的古老的高墙
古道到山霞古村就消失了,离开山霞走在通往下嵊的公路上
绵羊?在山顶
鹰击长空,抓拍到老鹰在山尖盘旋
进入下嵊,先经过的是下二村,后来的是下一村
这里的环保意识就没有前边的强了,塑料垃圾满溪飘荡,可是水还是源源不断地被更新着,可怜的大自然,为什么不惩罚他们,而偏偏让他们轻易得到这满溪清水呢。
这是一座多功能楼房,靠路边的一楼是两间厕所
卫生服务站首先就乱倒垃圾,难怪大家
这座石板桥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近七百年历史。在桥墩的下游侧除有竖条抱石外还有一根斜支撑石条
在上游侧却省去这根斜支撑,我估计一方面尽量减少水的主力,同时也节省了造桥费用
斜支撑条石
溪边的小山,在大水时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恋恋不舍,和古桥留个影吧
古桥、古树,可是消失了古道
我们在下嵊开始搭乘汽车到碧莲,没想到这里也有类似的石板桥,不过肯定没下嵊的年纪大
四川,在永嘉的地图已经找不到了
从碧莲的路牌得知,这里至茗岙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