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女人情何堪---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有感
(2013-01-21 22:27:44)
标签:
为自己残疾意象感觉心事 |
分类: 竹叶幽幽情书评 |
这段时间,有幸读完了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掩卷深思,不由的对文中主人公曹七巧的悲惨遭遇而唏嘘不已,在那样的社会中,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残暴、乖戾。张爱玲的《金锁记》可以说是写了一段苦涩的婚姻,也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变态史。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男欢女爱,对于一个正常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对于一些残缺的家庭来说,却是一把利剑,是一杯毒汁,尤其是遭遇了婚变的女人,见不得别人幸福,看不了别人的恩恩爱爱,更容忍不了幸福女人享受男人宠爱的举动,这样的女人就是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曹七巧的原型,这样的女人是可怕的,也是最可悲最可怜的!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尤其是女人,性和爱是缺一不可的。无欲无求的女人,只有在尼姑庵里才能见到。一个女人如果大半生都过着无性或无爱的生活,那么长久的欲望与情感的堆积,会让女人的心理产生可怕的变化,通俗地讲,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小说《金锁记》写于1943年,讲述了哥哥为了省一笔嫁妆,将亲妹妹曹七巧送进了大富户的瘫痪少爷的新房里。这个失去人伦之乐的少妇熬了半辈,才熬到“夫死公亡”的时刻,分得一大笔遗产,然而,这笔丰厚的财产,这灿灿的黄金是用她的青春和欢乐作为惨重的押品得到的,满载着她的血泪和情恨。
用尽半生的时间,荒废所有的青春,换来了一块块耀眼的黄金,可以想象到,七巧对着这些黄金的表情,悲更多过喜。这些年来的压抑与沉默,在一瞬间爆发。让她那颗原本善良的心变得不在善良,让一颗纯真的灵魂腐蚀扭曲。
为了保住这卖身的黄金,曹七巧宁可在性压抑、性苦闷中煎熬,也要赶走她所爱的小叔子季泽的挑逗,而更可怕的是她变态到要扼杀人性起码的欲求和一切美满的姻缘,只要是在她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她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媳妇,又让儿子收房的小妾吞生鸦片死去;她亲手斩断女儿的还算美满的婚姻,让这朵少女之花养在家中枯萎。那种病态的复仇,读来令人颤栗。
在小说中我们感受的不仅有梦魇般的氛围,梦魇般的故事,梦魇般的文化,更有梦魇般的人性展示。张爱玲处身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咀嚼沪港洋场的苍凉梦魇;正是展示人性的纯佳背景。如果说姜二爷是生理的残疾,那么曹七巧则是心理的残疾。
姜二爷的生理的残疾,带来的只是生命的萎顿;比生理残疾更为深刻的心事残疾,却使曹七巧迸发出无穷的复仇欲。她要报复,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情欲所导致的心理变态完全盲目地支配了人物的一切。显然,曹七巧的心灵裂变的人性沦落也经历了心灵与肉体感情与欲望、理性与本能等内外因素交互推进的过程,她的人性是一层层剥落直到扭曲变形。
曹七巧的变态是受她的经历和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在她的花一般的年龄的时代,她也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有着自己喜欢的人,她也曾经幻想过自己的爱情故事,当她还是那个纯真的少女的时候,她嫁给姜二爷也是为了能天天看到她暗恋的姜季泽,在一个公平的角度去分析她,她为了自己的爱情付出过,只是她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而且还因为她的出身而受到了歧视,长期的压抑,造成了她的心理畸型。
如果她的付出能得到一点点的回报或者她嫁给一个平凡健康的人,也许她就不会变成这样。所以我觉得曹七巧也是一个蛮值得去同情的人物。
笔者感悟:历史的烟云,遮掩了那个时代造就的各种丑态,但时光的变迁,却没有驱散滞留在某些人心底的阴霾,像曹七巧这样的女人,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因为自己婚姻的失败和不美满,因为自己长期的感情压抑,使得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变的敏感,变得不可思议。
在她的眼里,她看不到世间的美好,更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在黑暗的夜,在茫茫的宇宙间,当她偶遇上一个男人,遇到一个别人的新欢,她的神经就会受到严重的刺激,就会作出和曹七巧那样猥琐的事,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在她空空如也的情感世界里,这个男人成了她情感的救命稻草,成了她思想的依赖,更成了她意淫的对象,所以,对于他身边的朋友、女人,她都视为仇敌,会疯狂的去施威,叫嚣。
这样的女人,这类变态的女人,在她的眼里和心里,感情成了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她这种放荡不羁的丑态,也正成了曹七巧灵魂的延续,对于这样的变态狂,我想问的是,变态女人,你的情何堪?
前一篇:分寸
后一篇:把你存放在心最安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