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存在于一整个大的系统中,不断的循环演变,随着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着进化,从一种生态模式转变到另一种生态模式,然而这种过程总会伴随着迅速和剧烈的变化,即所谓的突变,从大的循环到微小的循环都遵循着这一自然现象,也是自然万物最根本之道,因此我们把事物的变化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内在的循环,万物皆在于此,二是外部的突变过程,也就是万物所存在环境的变化,而这两个过程往往会存在于更大一个事物内在的循环系统中,因此在分辨时就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在内在循环系统中,万物遵循着规律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这一有效的工具,准确的计算出万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其内在的规律,而外部的突变过程确是突然的,持续时间短的过程,也就是破坏了之前的循环系统,而走向另外一个循环系统的过程,任何突变也是在之前的循环中不断积累缓慢变化,从而在一定外部环境改变作为引爆点的情况下,出现质和量的齐变,而这一过程通过数学是无法计算出的,因为之前的平衡系统已经转变为非平衡状态,超过了之前的数学体系和依据,也有称这一过程为混沌状态,我个人更倾向于称其为破变状态,因为这是由破坏之前的系统而变化到另一系统的过程。
金融投资市场也是世间万物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也无法逃离万物的循环系统规律,以最根本之道来发掘金融投资市场的规律,会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辨别市场走向。那么这两个过程体现在投资市场中就是人们习惯称之为震荡和趋势的两个过程,而我们今天研究的系统中会尽量让大家改变对趋势和震荡两个词的概念,平衡与非平衡会更加适合这两个过程。
市场有方向,但没有趋势,整个大的系统在一个循环的过程中是反复的,而破变的那一过程也是短暂的,系统运行会有一定的方向性运行,但往哪一个方向运行,都是无法预测的,走出来了然后才确定这一方向是这样的,因此很多人会根据各种理论捕捉这一方向运行,也为此给其冠名叫趋势,但希望各位仔细思考,你有多少次判断对了趋势,而又有多少次判断对了而没敢介入,等走完后才认为之前判断的正确,心想还是顺势好啊,也正是趋势这一词汇的存在让很多人去顺势,当推力大的时候顺势者会从中获得利益,但推力不够,成为震荡的时候,顺势者往往出现较多止损,这就是为什么有一句话称“趋势交易者死在震荡中,震荡交易者死在趋势中”,谁能真正分清趋势和震荡,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交易思维,按照任何一种思维交易,当出现另一种模式势必会亏损,这就是我们让大家抛去趋势这一词的意义。另外还有会想有人可以预测趋势啊,并且真的获利了,那么我问两个问题,一,这种人多吗?二,这种人判断趋势的次数多吗?大可翻开历史看看,有判断对趋势因此获利的,但是他们不是只因一两次判断对而获利,便是最终重新葬送在市场中,其实一直是趋势这个词把所有人给害了,让人太相信自己所认为有趋势,从而去追寻趋势,也许偶尔对几次,但最后依旧会失败,除非尽早离开市场,但谁又能忍受住这种诱惑?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数学家通过数学计算发现市场规律从而获利,提到这里我想部分悟性较高的便会知道,他们操作的正是处于内在平衡状态下的循环系统,把市场缩小到及其微观的状态,便是无数个平衡状态,在这极小的微观系统中获利便可知风险是极其微小的,而主要利润来源便是无数次的小获利,靠量取胜,然而计算的东西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并不适合大多数人。还有一种交易方式便是上面提到的传统的顺势交易者,以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来抓走势的波段性从而获利,这里面会包含平衡与非平衡两个状态,以至于在市场上现有的理论总是让投资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因为只要有非平衡的状态就是不确定的,确定的那部分平衡状态又让人编写成理论基础,当遇到非平衡状态就会有分歧,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要把平衡与份平衡状态分开来对待。非平衡状态虽然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但是在运动中是直观的,更适合通过图表来判断,然而市场最大的利润所在又是在非平衡状态中,因此我们更乐于研究非平衡状态,也就是这个破变的过程,破则变,不破不变。
在生态系统中由平衡转向非平衡是受环境的变化和系统自身积聚进化,从而发生破变,而金融系统中这一破变过程则是受外界环境变化和资本推动的结果,金融市场本身是趋于利而变,不断的追求利益从而不断的出现破变过程,这里主要的推动力量当然是资金,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外界环境要配合,为了追求更大利润要么在破变的时候让其他人无法以最低的成本介入,要么便是引诱更多反方向的资本介入,这里便是破与不破的重要性。外界因素是一个大的方面,抛开这一点我们选择更加微观的来看便是资本的推动为主要条件,市场从平衡转向非平衡状态,资本推动破坏变化,从而进入另一种平衡状态,这里主要捕捉非平衡状态,一种是破,一种是不破,然后是到达另一种平衡状态时离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