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青年》2024年1-2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2024-03-11 10:56:01)
标签:

辽宁青年

极致

张珠容

分类: 原创·喜讯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作者:张珠容
《辽宁青年》2024年1-2期
  “生菜王子”马铁民2001年才开始自主创业,可在2004年7月就一举拿下了肯德基的全年生菜供应权。看到马铁民对蔬菜这么在行,许多高端商超老板找上门,希望马铁民也能像给肯德基供应生菜一样给他们供应各种蔬菜。可没想到,马铁民一口就回绝了。他说:“我的确懂得种植不少蔬菜,但最懂的只有生菜。所以,你们请回吧。”
  老板们不甘心,软磨硬泡。他们说:“你能种好生菜,肯定也能种好其他蔬菜。”这一次,马铁民没再回答,而是直接领老板们到他的生菜基地和包装车间参观。这一趟逛下来,老板们直接看呆了。
  原来,肯德基的采购标准非常严格,每一颗生菜的重量要达到400克以上,且外观必须圆整,得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才行。一刀下去,生菜的碎屑要少,里边还得有明显的空隙。为了达到肯德基的收购标准,马铁民三年来眼里只有生菜,他白天蹲在基地研究生菜,晚上就回家一边吃生菜,一边翻看各种种植生菜技巧的书籍和资料。但也正因如此,马铁民手里的每一颗生菜,从形状间距到重量成熟度都有着精准的数据。他甚至被称为是“第一个给蔬菜架上游标卡尺的人”。
  马铁民说:“光一棵生菜就花费了我三年多时间去钻研,且至今还未钻研透,现在哪还有多余的精力为你们钻研其他蔬菜?我只能说,懂什么我才敢做什么,所以除生菜之外,其他蔬菜的订单我一个也不会接。”那些老板一听,都没再强求。其中一个说:“虽然生意没谈成,但马铁民对一棵生菜的坚守让我十分敬佩。”
  无独有偶,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周斌全也曾与马铁民一样“一根筋”,一心只扑在榨菜的加工和销售上。
  周斌全2000年初到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时,企业正背负850多万烂债,员工的200多万工资也发不出,内外混乱不堪。那时,由于工厂建在长江边上,三峡蓄水容易造成厂子淹没,为此涪陵榨菜集团得到了1.4亿的移迁费。这笔飞来的“横财”对于营收不高的涪陵榨菜集团来说是个巨大的惊喜,因此款项一到,集团内部的高管就纷纷讨论如何花掉这笔钱。
  “不如拿去做手机吧,现在手机市场前景明朗,说不定我们能博出一个大市场!”其中有个高管这样建议。其他人一听,也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周斌全却皱起了眉头。他连续问了那些高管三个问题:“你们懂手机吗?”“你们当中有没有会手机技术的?”“你们当中有没有会销售手机的?”他连珠炮似的问话问得现场所有人都哑口无言。沉默之后,周斌全意味深长地说:“请大家以后别再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只懂榨菜就做榨菜,其他的不谈。”
  最终,他力排众议,将1.4亿移迁费花在了刀刃上——淘汰掉简陋落后的手工作坊,取而代之自动化的现代工业技术。仅一条生产线,他就花了5000万。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周斌全的坚持是对的。涪陵榨菜通过机械化的改革之后很快扭亏为盈,次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多元。如今,涪陵榨菜的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亿,成为重庆人引以为傲的品牌商标。
  日本的小野二郎终其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握好手中的寿司,他因此被誉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有次接受采访时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得到人们尊重的秘诀。”对照小野二郎的职业精神来看,马铁民和周斌全的创业态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一个坚持只种“最懂”的生菜,一个坚持经营“只懂”的榨菜,结果,前者成为“生菜王子”,后者成为“榨菜大王”。可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远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