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与智慧》2023年11月上:留意常人看不到的细节

(2024-02-27 13:34:45)
标签:

常人

细节

思维与智慧

张珠容

分类: 原创·喜讯
留意常人看不到的细节
作者:张珠容
《思维与智慧》2023年11月上
  吉林省安图县的程明之前一直在经营着香菇出口生意。做了八年之后,他通过市场考察发现,国内的香菇市场其实更大。身边亲朋好友都认为程明会在这个时候转战国内香菇市场,却没想到,他最终选择了正处在市场低谷的杏鲍菇培育。此时,杏鲍菇的利润低,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程明却要花钱投资这个行业,这让身边的人感到很不解。程明却有自己的看法:做生意不能看市场上什么好卖做什么。恰恰相反,如果在一个行业最低谷的时候进入,只要挺得过去,那么就能很快迎来高峰。
  程明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建立了杏鲍菇工厂,然后正式投入生产。有资金、有经验的他信心满满,可没想到,还没生产几天,他就摔了一个大跟头。他面临着一个很多种植户碰到过的大问题:买到了满是杂菌的菌棒。这种菌棒不仅产不出杏鲍菇,还满是绿斑、极易传染,只要风一吹,整个大棚就要面临绝产。这可怎么办?情急之下,程明想到了用于香菇栽培的液体菌种,因为同行业的企业培育杏鲍菇用的是固体菌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他改用液体菌种来培育杏鲍菇,没想到,这样做不仅成本低了很多,还有效控制住了杂菌感染。这下子,程明的杏鲍菇生产总算步入正轨了。
  一段时间之后,程明的杏鲍菇上市了。此时,市场上高品质的特级杏鲍菇能买到4.5元一斤,而普通的只能卖2元一斤。程明在市场上转了几圈之后发现,特级杏鲍菇的最大特点是又白又直,但数量只占10%,其他的90%都是大肚子、浅黄色的普通杏鲍菇。程明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让自己的杏鲍菇都变得又白又直,卖出高价。他了解到,杏鲍菇有趋光性,就试着在地上铺设了灯,并通过不断更换不同颜色的灯条,再查看哪一种颜色最有助于杏鲍菇的生长。通过多轮的实验程明得出了结论:蓝色的光不仅能让杏鲍菇快速拉长,还可以调整杏鲍菇的生长方向,让杏鲍菇的条形更直。于是,他在所有厂房的地上铺设了蓝色灯。果然,在这之后,程明工厂里的特级杏鲍菇比例大大提高,销售额蹭地一下就上去了。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程明的杏鲍菇生意十分火爆。不过他发现,杏鲍菇市场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液体菌种也已经变成了最普通的种植技术。有了危机感的程明意识到,要想继续在杏鲍菇行业脱颖而出,只能多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在厂房里,工人们采摘杏鲍菇一般是用刀直接割掉,但因为刀口不好控制,经常会有拦腰斩断的情况。由于一个菌包只能产一茬杏鲍菇,所以被拦腰斩断的剩下部分就被白白浪费掉了。程明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想着一个杏鲍菇切片最少能卖一分钱,就让工人把没有割干净的杏鲍菇收集起来,再经过腌制和包装,最后以低廉的价格卖给经销商。这些额外的收入,程明通过年终发福利的方式发给员工,这让员工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卖菇的时候,程明发现沾水的杏鲍菇保质期会缩短7天。这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但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他要求工人们在采摘杏鲍菇时不沾一滴水。果然,未沾水的杏鲍菇更受经销商欢迎了。他的基地每天能产50吨杏鲍菇,但依然不够卖的。
  程明创业培植杏鲍菇,挺有自己的一套。别人看不上的萧条市场,别人意想不到的种植方式,别人发现不了的技术更新,别人不屑一顾的销售细节,却都是他迈步向前的助力。他总是逆向思维,思考常人不去想的事情,留意常人看不到的细节,所以才能收获别样的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