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生活的人
(2024-02-27 13:09:26)
标签:
剪裁生活吃黄瓜联谊报 |
分类: 原创·喜讯 |
剪裁生活的人
作者:流念珠
《联谊报》2023年10月17日
上世纪80年代,妻子施松卿向汪曾祺提议:“你也当过右派,应该把这段事情写写。”汪曾祺尝试着写出了《寂寞与温暖》,不过,第一稿文字让家里人哭笑不得。妻子说:“你写出的感受和其他右派写出的感受怎么是完全拧着的?别人都巴不得把文字写得苦一点、惨一点,让人看了掉泪,你倒好,你写出的右派是个处处有人关心的人。”
汪曾祺答:“当了这么一回右派,我内心确实很寂寞,但感受更多的也的确是温暖啊!”家里人建议汪曾祺重写,他倒也不争论,拿起笔就改。第二天,大家一看,改出的二稿和一稿差不多。家人自然还是不满意,汪曾祺又低头去改。前前后后他共改了六稿,可最后还是那个调调,看得全家人都烦了。妻子只好无奈地说:“算了,由他去吧!”
无独有偶,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当年下乡插队当知青,在一个穷村里待了挺长一段时间。汪朗和他父亲一样,凡事喜欢苦中作乐。那时候,他在自家门前开了一小块地,种了一点瓜果蔬菜。一段时间之后,瓜蔓上长出了几条黄瓜,汪朗便邀请同为知青的几个朋友到瓜棚下聊天。聊着聊着,他就问大家:“你们‘活吃’过黄瓜吗?”
“什么是‘活吃’黄瓜?我们只听说过生吃黄瓜。”大家叽叽喳喳地问道。
“我给你们表演一下吧!”汪朗说道。只见他跪到瓜棚底下,两手叉腰,然后慢慢向后弯腰、昂头。随后,他张开大嘴,对准垂挂着的一根黄瓜,只听“咔嚓”一声,他咬下了小半截黄瓜。其他人乐了:“这就是‘活吃’黄瓜呀,确实很形象!”顿时,瓜棚下笑声四起。
如今汪朗说起父亲六次改稿和自己“活吃”黄瓜的故事仍记忆犹新。他这样评论汪曾祺:“我当知青时,身上明显有着老头儿的痕迹,因为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老头儿其实一直有着自己的生活准则和创作原则,那就是剪裁生活,对生活进行美化。很多人看到一根枯枝、一个败叶就开始感叹‘大自然太严酷了’‘生活太没有味道了’。老头儿不一样,他是反过来干——把枯枝败叶剪裁掉,只留最美的东西在自己的生活和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