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与处世》2023第11期:惜时有法

(2023-09-18 10:49:55)
标签:

做人与处世

惜时有法

流念珠

一寸光阴

分类: 原创·喜讯
惜时有法
作者:流念珠
《做人与处世》2023第11期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的《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而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但自觉背课文时记忆力不如别人,便每天读书到很晚才睡觉,这导致他常常睡过头,耽误第二天的晨读。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有一段圆木头,便灵机一动,将圆木擦干净后放在床上当枕头,还美其名曰“警枕”。他每天枕着这个警枕睡觉,只要睡熟一翻身,头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被惊醒了。此后,他天天早起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大文豪。
  法国作家雨果成名之后,一张张请柬雪片般飞来,为此,他深受困扰。他很清楚,赴约赴宴等应酬要耗费许多时间。于是,他毅然拿起剪刀剪下自己的一半头发和胡子,让自己变成丑陋的半光头。当有人上门找他时,他就拿半光头做挡箭牌:“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来人只好无奈离去。当别人请其赴宴时,他也拿半光头搪塞:“我这半光的头,不登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对方只得悻悻而回。而待到雨果的头发、胡子长齐之时,一部巨著也就问世了。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他也惜时如命。在北京工作时,鲁迅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独特的“对联”,那其实是从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两句诗“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与“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中摘录合成的,变成“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意思是:日落紧迫,勿让时光匆流逝;怕的是鹈鴂一旦开叫,迎春盛开的百花将要凋零。鲁迅取此二句诗的目的,自然是鞭策自己珍惜时间。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邓中夏,他在北大读书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当时,有些人经常来找邓中夏天南海北地胡扯。为不受他人干扰,邓中夏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作为提醒。来访的客人看到这字条后,如无重要事情便会马上告辞。有的访客甚至从他那儿得到启迪,也抓紧时间读书,不再虚度年华。这一张“五分钟谈话”纸条,不仅让邓中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教育了喜欢闲聊的人,真是一举两得。
  国学大师季羡林进入晚年之后,每天4点就起床写作,一直写到7点,再去上班。那时北大有句名言叫“闻‘季’起舞”,说的就是季老每天起得比鸡都早的故事。不过,季羡林也有苦恼的时候,比如因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导致他没有时间创作。还好季老拥有“双耳神功”——每当参加不那么重要的会议时,他会只用一边耳朵听会,而用一边耳朵构思。当别人鼓掌的时候,他也跟着鼓掌,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中,一篇短文或一段文章的构思已在他心里有了雏形。后来,参加会议次数少了,季羡林反而怀念起那段天天开会的时光,因为他认为写作好比演戏,“进入角色需要特定的环境”。
  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上世纪40年代,他在桂林居住时,一心孜孜于文学创作,可是每天的访客很多。为不影响创作,他作诗一首贴在居室门外:“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乍看此诗,似在倾诉儿女情长,实际上,这是端木蕻良用一种幽默婉转的方式把忙于创作、不便见客的意思暗示给造访者。上门拜访的多是文人,看了此诗便心领神会、毫不怪怨,自觉地折身而返。后来,端木蕻良的这首诗被誉为真诚绝妙的“杜门诗”,即用以表明自己闭门谢客的诗。
  司马光的“圆木警枕”,雨果的“光头挡箭牌”,鲁迅的“鞭策对联”,邓中夏的“五分钟谈话”纸条,季羡林的“双耳神功”,以及端木蕻良的“杜门诗”,名人的这些惜时“神器”一个比一个绝。正是借助这些“神器”,他们从时光缝里抠出更多时间做学问,进而取得了伟大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