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青年》2023年4期:顽石与珍宝

(2023-05-11 07:10:40)
标签:

顽石

珍宝

辽宁青年

张珠容

精雕细琢

分类: 原创·喜讯
顽石与珍宝
作者:张珠容
《辽宁青年》2023年4期
  前些天闲逛县里的玉石城,我发现多数人都喜欢停驻在被置于显眼处的大师作品前。我也喜欢欣赏大师作品,不过,与此同时我更关注摆在角落里的一些玉雕作品。玉石城的一位玉雕师傅说,摆在角落里的作品多半由“顽石”转变而成,这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在玉石界,“顽石”多指或因质地太杂、或因杂质太多而难以雕琢的玉石,基本等同于废料。但凡事无绝对,在我看来,一旦“顽石”遇上一样东西,便能一跃成为“珍宝”。
  比如一件名为《喜上眉梢》的作品,它的原石是一块杂乱无章的七彩玛瑙——石内一大半为雪白,却白得不干脆,这一片那一点不说,一片白里还夹杂着些许黑;另一小半为黄红,也红得不彻底,有两处夹着白色,还有一处夹着灰绿色。这样的顽石本应“冷宫安置”,却不想,经过雕刻师的一番巧妙构思之后散发出巨大光芒。石内的雪白料统统化身积雪,黄红料化成寒梅,灰绿料变身喜鹊,最妙是那黑色,雕刻师镂去了大部分,只留细细的一道道,组成枝丫藏在雪里。整件作品呈现出“雪未化而寒梅出,更有喜鹊站枝头”的意境,让人忍不住多看上两眼,直看到雪化,直盼到春来。
  另几件由“顽石”幻化而来的作品,也着实让人惊叹雕刻师的巧妙构思。《角落里的新生》的原石只有些许红黄色,其余都是灰扑扑的,雕刻师却让废料变身成破旧霉烂的箩筐与毫无生机的土堆,再将红黄色刻成刚探出头、形态各异的菌类,传递出“生命在任何一个角落都会闪光”的理念,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仰望》的原石有很多绿肉,却生生被棕色、灰色的杂料隔开一大层。所幸,雕刻师镂掉大半棕色与灰色,剩余刻成蜿蜒的山路、堆叠的民楼与立于峭壁的树木,最底下还不忘立一个作仰望之状的人,让人一看便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便是那人,只要抬头仰望便可见满目星河。《欢乐的海底》的原石也如《喜上眉梢》一般,石料颜色丰富,却分布得没有丝毫规律,雕刻师便干脆刻画出由各种奇异鱼群、灵动水母、绚丽珊瑚、漂浮水草和灵秀礁石等组成的海底一隅,借助海底精灵的摇曳生姿展现出一派充满自由、祥和与欢快的海底气息……这一件又一件奇妙的作品都在告诉我一句话:当顽石遇上匠心,就能成为珍宝。
  我曾通过一部纪录片了解到,国内首屈一指的玉雕大师王朝阳也有过一段精彩的“顽石人生”。王朝阳拜师学过几年玉石雕刻之后,向亲友借了几万元钱在家乡承包了一个玉雕车间,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可惜的是,因为判断失误,他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为了还债,王朝阳来到瑞丽帮别人加工翡翠挂件。有一回,他跑到瑞丽原石交易市场闲逛。市场里的石料千奇百怪,王朝阳想着囊中羞涩,就花300元买回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这块石料除边缘的一点红色以外,看上去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任何区别。原来,他一看见它就冒出了雕成一个罗汉的想法。石料经过王朝阳的构思、设计、勾绘、粗琢、细磨和抛光之后,黄色的部分变成了袈裟,白色的内里被用来表现罗汉的面部与四肢,而那一点红色则被巧妙地化作了罗汉胸前的佛珠,一尊精致的长眉罗汉就这样诞生了。
  随后,王朝阳又花了几千元买来几块类似的“废料”,精雕细琢出一套完整的18罗汉。18罗汉一经完成很快就得到玉雕界的关注,一个收藏家最终以18万元的高价将其收入囊中。此后,王朝阳尽情自由发挥,在无数废料中创作出玉雕精品,成为有名的“变废为宝”玉雕师。
  关于顽石与珍宝,王朝阳有一个比喻特别好:“人生就好比那块价值300块钱的顽石,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它就永远也摆脱不了‘顽石’的魔咒;如果我们精雕细琢,那么谁也阻挡不了它成为珍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