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2022年1期:“不讲效率”的原则
(2022-03-25 10:43:11)
标签:
当代青年效率和原则创新张珠容 |
分类: 原创·喜讯 |
“不讲效率”的原则
作者:张珠容
《当代青年》2022年1期
腾讯公司在早期做创新的时候总是会招聘比实际需求量更多的人,如果实际需要3个人,他们就招4个;如果实际需要100个人,他们就招120个。而把人招进来之后,公司会让一些“闲人”去“下闲棋”——让发起创新想法的人去不同部门拉几个人,一起捣鼓一些新玩意儿,就像在大学里做社团一样。对于这些人,腾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既也不鼓动也不反对,时不时还让他们把速度放慢:“你们先干着,反正有空间有时间,慢慢来不着急。”等这些人干出一点小成绩了,腾讯才开始介入,让他们成立真正的项目组。
正因如此,早期的腾讯公司内部流行一句话:不鼓动,不反对,给空间,给时间。腾讯认为,“不鼓动”才找到那种有强烈创新意愿的、不是被某些利益刺激的人,“不反对”是你想创新就创新,腾讯不会干涉,“给空间”和“给时间”能让员工安心地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创新事宜上。腾讯这种“招闲人下闲棋”式的创新看似浪费,却孵化出了一个一个创新项目,助力企业飞速发展。
十多年前,日本的半导体公司都面临着退休潮。这个时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来到日本,雇用了大量的手机工程师去做智能手机的研发。他的想法很简单:半导体公司倒闭之后,剩下最多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才!而科技无国界,所以他重用技术型人才研发手机芯片。随后几年,他在国内外聚集来数量更为庞大的手机工程师。据说,2016年小米手机开发人员只有200人的时候,华为的工程师已经达到了10000+,真可谓是“万人攒动”。让那么多人扑在一件事上,看起来这也真够浪费的。可华为的逻辑是“把极大的力量用在一个点上”,一件事300人如果干不好,那就500人,如果再不行,那就800人,甚至更多。
在2016年初,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发现公司旗下产品“今日头条”上的视频消费总时长已经超过了图文,便敏锐地意识到,短视频在未来将是个抢手的市场。此时,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短视频这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针对快手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张一鸣召集今日头条原班人马在2016年4月打造出了“火山小视频”。2016年9月,字节跳动打造的另一个短视频APP也上线了,那就是抖音。次年年初,字节跳动又在拥有深厚积淀的自家土壤里开出了一朵“花”——他们将今日头条的一项内部功能“头条视频”分离出来,并更名为“西瓜视频”,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字节跳动为什么要打造三条视频“赛道”,这也太浪费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了吧?实际上,这为后面的“冲刺”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下半年,字节跳动收购了一家音乐类短视频社交App——Musical.ly,预备将它火山小视频、抖音或西瓜视频中的一个合为一体。那么,选哪一个好呢?张一鸣心一横:干脆“广种薄收”,三个都试试吧!“试种”的最终结果是,Musical.ly与抖音融合得最好。随后,抖音的走红让字节跳动飞速发展,使它一跃成为新巨头。
不管是腾讯的“招闲人下闲棋”式浪费,还是华为的“万人攒动”式浪费,还是字节跳动的“广种薄收”式浪费,他们似乎都在遵循一条原则:不讲效率。那是因为,企业在创新时要想可能性多,势必会造成员工在时间、精力上的浪费,由此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由此看来,“不讲效率”才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