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11-24 20:18:55)分类: 听课日材料 |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4.通过主题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训练语感。
1.从同学们,从你们出生到现在,陪伴你们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你们的妈妈了,在你们的心中,你觉得你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出示短语训练)
2.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睡着的妈妈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第7课《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出示文中的一些短语,指生领读。
(2)出示文中的长句了,指导学生读流利。
三、深入感悟,体会母爱。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度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生练读)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师:妈妈这样慈祥,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理解“深沉”、“均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4、课外阅读:《妈妈的爱》。
5、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c)推荐阅读。
团队成员评课记录
周颖: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很好。
郝金霞:本课教学朗读的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放矢,声声传情。如开始时的听老师范读,感知文章大意,让每一个字都进入你的耳朵,训练孩子听的习惯;听同学分段读,找出睡梦中的妈妈什么样?自己读,用声音表现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等。
孙翠花: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朗读的形式也多样,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人朗读,有师生合作读等,每一次读,学生都有收获,都有进步。文本与教师的声音及传递出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一种安静、亲切的氛围。
潘凤娇:我也同意孙老师的观点,对于这些学习语言文字不久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极富韵味的诵读是最好的示范。这种浸润,体现了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学科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如在孩子感受了母子的亲情与爱,大声说出“妈妈,我爱您。”后,再带着这份爱读2-4段,女生、男生、全体,声音逐渐饱满,文本与情感共鸣。
尹丹丹:王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如,老师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学生关注到“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模仿说词语()的眼睛。学生说出了“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睛”“宝石似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等。仿照“弯弯的眉毛”,老师出示了生动的图片,孩子们说出了“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河流”“弯弯的彩虹”等。再如,想想妈妈还会干什么活?妈妈洗衣服。妈妈拖地。妈妈送我去上学。妈妈辅导我学习等。在语言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也将找到了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学语言、用语言,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适时设置环节“我想说说我的妈妈”,学生边看照片或画通过亲自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延续课文内容。一方面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我们的爱。这样,通过学文,能够明理做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对我自己设计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