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2015-06-20 20:54:34)
标签:
股票 |
分类: 名师工作室材料 |
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富裕县实验小学
一、
组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是为了整合有力的教研资源,凝聚教研力量,同时也给我们优秀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为优秀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遇,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定位及工作目标:
(1)本人成长
(2)成员成长
①个体脱颖而出。部分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踏上新台阶,成长为富裕县及齐齐哈尔市优秀教师。
②个体成果丰硕
a.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者获奖,有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成果。
b.成员在市级以上开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并且有良好评价及奖项。
c.成员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能在属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三、教师培养
(一)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根据“齐齐哈尔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要求,遵循“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双向选择、关注层次”的原则,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确定了8名培养对象,作为本工作室成员,形成一个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体的研修共同体。
1.要求
(1)钟情于语文教育,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专业追求。
(2)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无怨无悔。
(3)虚心、笃实,能与团队荣辱与共。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行网络交流。
2.期望
(1)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同行、学生、家长钦佩喜爱的名师。
(2)能够锤炼自我,成为有“信念”、“才识”和“个性”的社会认可的名师。
(3)能够广采博取,成为理论素养深厚,教学成果显著的自成一家的名师。
(二)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具有高尚的师魂——做一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有责任感,有人格感召力的教师。
(2)具有丰厚的底蕴——做一个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先进理论的教师。
(3)具有灵动的智慧——做一个具备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思想的个性化教师。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富有批判精神。
(4)具有不竭的创造力——做一个擅于思辨、不断创新的教师。
(5)具有较强的研究力——做一个善于通过研究、反思、总结,进行自我觉悟和提升的教师。
(6)具有广阔的视野——做一个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的教师。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主要内容
(1)寻求理论支点,提升底气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状态。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底气,修养身心。
将自己置身于开放、对话、融合的情境中。向书本学习:读教育理论专著,读专业报刊书籍,从中找到新课程的理论支点和实践途径。向专家学习: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寻找与专家直接对话和交流的机会。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向实践学习:及时总结、反思和提炼我们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得,使自己获得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学工作充满新意,使教学过程充满创意,使教学结果令人满意。
(2)加强内功修为,形成特色
以科研促发展,课题工作应该成为教师内涵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注重行动研究,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研究问题,从实践研究中探求教育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研究课题中来。工作室确定一个总课题,每个成员确立子课题,分工明确,落实到人,以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为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效率为切入口,从课例研究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发展自己的教育艺术,打造教育智慧的新境界。
(3)聚焦资源建设,实现共享
建立自己的专题网页,让它成为工作室宣传和成果展示的窗口。工作室成员每学期为“名师工作室”网页提供一定数量的教科研论文、随笔和课件,及时提供本校各类语文资源。通过网站建设,逐步建立起工作室的内容丰富、便于共享的课程资源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2.主要形式
(1)自主学习。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主持人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语文校本教研等。将读书内容和读书心得登载到工作室博客中,定期交流。
(2)个别指导。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开展具体的指导。
(3)个案研究。运用微格教学法,从典型案例入手。
(4)专题讲座。针对成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聘请专家讲座解疑,指点方向。
(5)沙龙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学术沙龙或工作经验、体会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快乐。
(6)读书报告。面向不同地区,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将读书心得体会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大家分享、促进、碰撞、提升。
(7)相互观摩。将成员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在现场活动中进行实践,相互观摩,学习评价。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不同范围的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名教师的引领和同伴的互助,打造教育教学能力强、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育教学效果好,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团队。三年中,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的课例,由工作室成员执教,向属地教师开放,发挥工作室辐射指导作用。每年开放1次,每次2—3节。并组织送教下乡活动。
(8)展示交流。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展示。通过网络平台,经常交流和探讨,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撰写反思日记和教育教学论文,每月上传一篇文章;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至两篇论文;每学期印发一期“工作室简报”,总结回顾一段时间的工作。
四、工作室职责与制度
(一)主持人工作职责
1.主持人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2.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达成的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负责整个课题分组实施和协调工作,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3.制订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考核。
4.建立和健全工作室各项制度,做好记录工作。
(二)成员工作职责
2.建个人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袋,记录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和收获。
3.尊重工作室负责人及工作室其他成员,服从工作室主持人的有关工作安排,及时完成工作室主持人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协助工作室负责人开展各项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使“工作室”能高效运行,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4. 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培训任务。
五、工作制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