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考点归纳
(2011-06-13 09:31:02)
标签:
黑体宋体送东阳马生序连词天质教育 |
《送东阳马生序》考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二、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
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词性活用。
1、腰白玉之环。( 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
2、不必若余之手录。(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五、一词多义
1.
2.
3.
六、课文理解。
1、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作者的守信诚实?
2、文中表现作者求师态度恭顺谦虚的句子是哪些?
3、作者求学不畏艰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致书难、求师难、求学之旅难、生活条件难)
6、作者为什么开篇就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
7、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1)“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
(2)“坐大厦之下”
——无奔走之劳
(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 有专门老师
(4)“书皆集于此”
——有丰富藏书
8、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师生态度的对比
老师严肃————学生谦恭
2.自已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舍生华丽 ———— 作者粗陋
3.自己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
昔日作者艰苦———— 今日诸生优越
作用: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9、本文主题: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