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口语版)
安徽省实验小学 李翠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李翠梅,受课题组和任x校长的委托,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这一课题,向各位领导、来宾做一简单汇报:
汇报内容主要有: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二、指导思想和立题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四、课题研究设计及实施。
首先谈我们这一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演示课件)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例如: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部分指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经历多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
如此种种无不洋溢着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看到隐含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让数学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的过程,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
我校数学教材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这套小数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不少“你知道吗?”,这些“你知道吗”从数学史上考察了数学的进步成果。然而在《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我们应该深入到每个知识点和教材编写意图里,积极发掘数学与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过程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数学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通过形式活泼的数学文化专题的介绍,促进学生对数学发展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又能在具体的数学符号、概念、方法、思想中去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熏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果我们培养的小学毕业生只会解答数学题,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美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悟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会思考,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我们进行的就是如同教动物小熊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
把数学当做文化来教,数学是美的;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更加有深意!基于此,我们认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数学文化已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切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迎来数学学习的春天。我们借此课题研究的东风,不断提高我校数学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学校整体数学教学水平。同时,发挥实验小学的辐射作用,提高全县数学教科研水平。
第二大块我想谈谈此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立题依据。(演示课件)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搭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平台,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的立题依据有建构主义理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行动研究法等理论。
第三块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演示课件)
1、构建一个较为丰富的“小学数学文化”内容体系;
将我校花鼓凤画文化和数学文化有机整合,在已结题的几个课题成果基础上继续推开拓展,把此课题做得更具特色!
2、在“数海泛花”博客上建立专门的“数学文化”版块;
用以专门介绍凤阳花鼓凤画文化和数学文化及这方面的一些经典课例。
3、运用我校的农远资源及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
4、找准凤阳花鼓凤画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切入点,把这些文化渗入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题研究的内容有构建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构建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
其中构建生本的数学课堂文化方面,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主动摄取、积极建构的数学文化场景。
构建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方面,生命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如何发挥数学的无限魅力,去激发和浇灌学生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好奇心,倾听学生生命的自由感悟,光大学生探究的天性。
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方面,生活的数学课堂文化强调数学应与生活联系,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因我校有两个市级数学课题正在研究中,我们打算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这两个领域中去。
四、课题研究设计及实施:(演示课件)
课题组确定我校1—6年级师生为受试对象,从今年4月起至2011年5月。我们的研究分为四步:准备立项阶段2个月,研究阶段2个月,课题实施阶段5个月,课题深化、总结阶段17个月,研究周期为两年。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辅以文献研究法,综合调查法、实证法等。以各种形式、手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文献资料法为主。
检测方法使用实地观摩、网上测查、问卷调查等。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小学数学文化”内容汇编、“小学数学文化”学习专题博客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为形式呈现。
课题研究可谓任重而道远,现把前期开展工作情况向各位专家简单介绍一下。(课件展示学生、老师们活动的一些视频)
最后谈一谈此课题的实施保障,我校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教师科研意识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有90%以上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中骨干力量所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工作室,更能在学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现代教育科研纵深发展。
我校现在已投资建成了专门的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教师校园网,联结了远程教育,开通了宽带网,储存有较多的教学软件资料,规划出了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多媒演播大厅等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室。学校已建成了自己的网站,我本人建有专门的数学博客和班级博客,教师和学生随时可登录,进行交流学习,获取教育教学相关信息和资料。
学校已成功创办校报《雏凤》,其中的专版《教研动态》《休闲驿站》是全校师生关于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课题组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站等平台,开辟课题研究专版,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激励机制,调动全校教师主动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提供资料,参与设计,交流心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保证课题研究的真实性,提高课题成果的信度,真正让课题研究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乐趣。
学校一贯重视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对承担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物质保障,确保了每一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承担新一轮课题,我们将在进一步总结过去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充分调动主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力争此项课题研究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满意的成果,为我校教育科研再谱新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