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翠梅小学数学工作室
李翠梅小学数学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6
  • 关注人气:6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2009-06-21 21:15:53)
标签:

汗滴

大数

传统美德

课程标准

人教版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案例呈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感知大数”

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说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们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

师:对!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亿人口?

生:13亿多。

师: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一天能节约多少千克大米?请各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决定这样做,先数出一定数量的大米,用秤称出它的重量,再估算13亿粒大米的重量。

生:我们先称出一千克大米,再数一数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再估算出13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

师:各小组用你们确定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

【案例点评】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出发,引出说明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接着就提出我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大米的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数、称、计算、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借助大米、弹簧秤或天平、计算器等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点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综合地运用学科知识,在综合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要素,把学生与活动融合在一起。

【解决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好一下几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在数学课程中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人事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事物的状态可以用数去刻画,并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

(2)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基础上设立的,是综合应用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收集数据要用到调查统计,处理数据要用到数、式、方程、函数或图形、表格,解决问题要用到推理、证明或计算,对得出的结果要实践检验,要作预测、推断等。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不同学科的方法综合应用的过程,很少有只计算、只推理或只画一个表格就可以解决的。这种综合应用的体验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本领。

(3)积极主动探究知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本质是探究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须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体验与他人的合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小组学生共同解决。

(4)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实践活动不是单独的项目,它应与日常教学过程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系列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实践活动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更为突出。首先,教师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例如,开展调查活动时,在准备阶段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步骤以及调查的方法。这样,一旦学生展开调查,他们就会有序的进行活动。其次,教师要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如某班要去三个景点游览,时间控制在8:00——10:00的范围内。请你设计一下游览计划,包括时间、费用、路线等。上述活动时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要完成这一活动,教师须要指导学生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了解相关信息,如景点之间的路线图,乘车所需要的时间,租车车型与租车费,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须要准备的物品,等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3)计算乘车索需要的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全班索需要的费用、每个同学要交的费用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