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董洁儿子上幼儿园说起

(2011-12-17 13:39:36)
标签:

幼儿

教育

健康

成长

育儿

分类: 随想杂说

从董洁儿子上幼儿园说起

1214,演员董洁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给顶顶(董洁的儿子)找幼儿园,还没入门先被保安询问:父母是外籍吗?我答:不是。“那孩子呢?”,“也是中国籍呀!”。保安羞涩地慢慢开口:我们这儿不收大陆的孩子。...!其实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我只是对不争气的自己感到抱歉。

其言一出,立即引来网友的热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其粉丝,自然是对这家幼儿园大加辱骂,觉得其简直与解放前外国人写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如出一辙。好歹董洁并没有公布这家幼儿园的名子,否则,这家幼儿园怕就倒了血霉了。

下面咱也就此话题聒噪一番。

首先,幼儿入园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跟小学相比,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地方如此,想必北京也不例外。上级一直喊九年义务教育,幼儿教育不在这九年之列,投资和建设不足不是也很好理解吗?

就拿本地城区来说,小学共有四所,而且每所的人数都相当可观;而县办幼儿园仅有两所,人家招满为止,报名晚或没有关系,自然只能去个人举办的幼儿园。而个人幼儿园,不但教师不能保证是幼师毕业,且设施较差,收费较贵。

另一方面,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不断提前,使幼儿入园难更加雪上加霜。如董洁的儿子,刚刚两岁,就要上幼儿园。当然,不这样,他们夫妇可能就不能更好地工作,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入园幼儿低龄化,尤其才两岁就入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么小的孩子以前幼儿园也好,托儿所也罢,肯定不收。还在吃奶的孩子,家长放到幼儿园也不放心不是!

其次,入园难不等于入不了园。

董洁唉叹儿子入园难,可能是她的要求太高。两岁的孩子,中国话说的尚不流利,就要送到什么“双语”幼儿园。做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么小就给孩子压力,让他学好中国话的同时也学好外语,结果未必能如愿,倒可能适得其反。这么小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应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逼着他们学大量的东西,灌输大量的知识。“双语”幼儿园不收,可以尝试一下别的幼儿园,降格以求,也许入园并不那么难。

董洁还唉叹“我只是对不争气的自己感到抱歉。”做为一名已经成功了的演员,可以说已经非常“争气”了,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绝对排在十几亿国人中的前5%以内。其唉叹的所谓“不争气”,可能是觉得自己没有一个外国国籍,或没给孩子办外国国籍。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是要不得的,难道仅仅为了儿子能学习外语,就轻易把自己或孩子变成一个“老外”吗?现在的中国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做为一名较为优秀的中国人,都不敢去面对现实、改变现实,一心想变成外国人,或一心想把儿子变成外国人,那中国可能真的就没希望了。

再次,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现在家长的一个通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说错,可现在人们对这种思想的发挥,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一种扭曲的病态,最现实的表现就是在孩子教育的投入上不惜血本;而且经济条件越优越,家长的这种扭曲心态越严重。难道哪些天价幼儿园,不就是这些有钱人抬起来的吗?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又有什么办法!

自己小时候的农村,家长都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那时的思想是能识几个字就行。这种思想自然是大大落伍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

自己小时候,根本没上过什么幼儿园——那时不叫幼儿园,而叫“育红班”。倒不是村里没有,而是到了那年龄,家长非让再领一年小四岁的妹妹。结果到九岁直接上一年级。跟上过“育红班”的孩子们比,开始是差了点,因为刚入学时连拼音字母“aoe”都写不成。不过后来,学习也没记得差多少,相反,最终还成为本班少数考出来的大学生之一。

相比较而言,现在尤其是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何啻重视三倍五倍。到了上学年龄,绝不肯耽误孩子,而且都往最好的幼儿园送,以后也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哪怕这样的幼儿园和学校收费奇贵。这还不算,孩子学习期间,还不惜重金让孩子上这班儿哪班儿。

当然,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家长们都想自己的孩子优秀,多学一技之长,在将来就业中多份筹码,这也能够理解。但把这种思想发挥到扭曲的状态,似乎并不可取。

如有的家长,本来自己孩子智力平平,学习成绩极差,但也要想法把孩子送进收费昂贵的“贵族学校”。一位朋友就是,儿子在班里一直倒数第一,还非要把孩子送进一所知名私立学校,一年赞助费就三四万。后来问他孩子到了新学校学习如何,人家回答说比原来强,由倒数第一变成倒数第二了。

也有的家长,孩子本来考的破本三,还非要每年花费十来万,让孩子出国留学。如果自己有钱也好,而听说很多钱还是向亲戚朋友借的。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心态,是不是已经非常扭曲了呢?

想让孩子成材固然不差,但首先孩子是哪块料才行。本来是一条虫,非要让他变成龙,花费再多,也是枉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倒是不错!但须明白,人家磨的前提是“铁杵”,本来只是一种木棒,即使下的功夫再深,最终也只能磨出一根牙签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男人与酒
后一篇:谈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