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病可否乱求医

(2011-07-07 18:18:20)
标签:

治病

求医

医院

皮肤

杂谈

分类: 随想杂说

  有病可否乱求医

“讳疾忌医”一词大约来自于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因为不让扁鹊瞧病,最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也不能完全怪蔡桓公。

譬如路上遇到陌生人,你拦住人家说,你某某部位有病,不治将死!即便你是医生,真看出来了,但人家毫无感觉,也绝对不会相信。

遇到脾气缓的,不跟你一般见识,过后心里一定会嘀咕:这人是不是有病?!

遇到脾气急的,可能就不依不挠了:“你才有病,你才会死!”到底谁有病,可能就成打不清的口头官司了。

先人说过,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

确实,人总要得病的,而且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好象并不能使疾病的种类有所减少。相反,一些疾病倒呈群发态势,如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痛风等,而有些严重疾病却向着低龄化发展。固然,有一些疾病已经被宣称在自然界绝迹,如天花,可也有以前闻所未闻的疾病在不断产生,并威胁着人类。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疗,如癌症,现在仍然没有被人类攻克,许多种癌症的死亡率还是非常高。尤其是农村,患了这类的不治之症,小医院治不了,大医院住不起,只能在家里干等死。

本地有句俗话:有病乱求医。

仔细琢磨这句话,大体包涵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不可讳疾忌医,这里治不了,可以换个地儿看看。有的人病了,已经感觉到身体不适,但硬是不承认自己有病。当然,这里面也有多种情况,如有的怕老板知道自己患病,被炒鱿鱼,失去优厚的工作;有的可能患的病不便告人,如带有传染性的疾病。不管什么情况,如果想把病治好,还是不要讳疾忌医的好。

二是有的病医院也治不了,但也不能等死。如有的疾病,在医院被“判了死刑”,医院也不再收留,回家等死心犹不甘,于是不免还要到处求医问药,在民间寻找所谓的偏方、验方,甚至于求神拜佛。还别说,被医院判了死刑,自己回家治疗起死回生的例子大有人在。

三是虽非不治之症,但医院的治疗费用太高,确实治不起,那就找花费较低的“赤脚医生”凑合着看吧。或者说西医西药看不起、吃不起,咱就看中医吃中药吧,这便宜不是,通过“望闻问切”即可,不用支付高昂的检查费用。

有病乱求医,把病治好的,可以说比比皆是。这里咱就说说自己的心得吧。

自己可能天生皮肤不好,所以皮肤方面就经常出些小问题。

小时候的冬天,冷风一吹,两只小手简直不能再看,背部一定是满手的小疖子。后来这种情况不知不觉消失了,俺一直怀疑是高中阶段冬天早上一直用冷水洗手的缘故,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热水。当然一直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确切答案。

十年前,右侧手臂下面生了皮肤病,开始仅一侧,后来左侧也发生了。让曾经是半个中医的二舅配过药水,涂了几次,没有效果。后来也到一家皮肤病医院咨询过,人家说是什么神经性皮炎,需要吃中药慢慢调理。自己觉得怪麻烦,就没有理会,反正又不耽误吃喝。

再后来,一位朋友的母亲去世,自己在那里帮忙,朋友的一位乡亲看到俺手臂的皮肤病,说某某药店有一种药,非常见效。之后自己就到该药店买了这种药,并不太贵,还真有效,抹了几次,就完全好了。

去年春天,自己的左手臂上部又出现问题,痒得难受时,难免挠几下,有时竟致挠破。后来到省城一家医院的皮肤科看医生,说是湿疹,拿了两盒药膏,花了150元。抹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

去年冬天,在机关浴池洗澡,让同事给搓背时,用力较狠,腰部有点擦破,结果该处就又患了皮肤病。正好春天拿的药膏剩得还多,于是自己就用它涂在患处。没想到不但不见效,而且范围呈扩展之势。于是不得不二次到那家医院的皮肤科,医生看后说:“哎!上次是湿诊,这次是体癣,也就是真菌感染,当然不能用一样的药了。”于是又花七八十元,拿了新药。

这次可不灵验了,抹了有两个星期,一点没有好转,于是也就停药不用了。

一天早上晨炼结束后,在楼下与朋友们闲聊,说起自己的皮肤病。其中一位就说,咱们小区门口诊所有一种藏药,一抹就好。后来自己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门口买了一盒,是不是藏药不得而知,反正产地是在贵州。

没想到这药还真管用,抹了约一个星期,患处就恢复如初了。而这盒所谓的“藏药”,统共才15元,自己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看来一些病看对了,治愈的话,根本不在药物价格的高低。

有了病就得治,不能讳疾忌医,有时不妨“乱”求一下医,甚至于把自己病“宣传”一下,也许周边的朋友就可能给你提供很好的办法和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