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2010-03-01 14:09:57)
标签:

清代

皇子

读书

学习

书法

育儿

分类: 杂碎拾零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雪景中的上书房及乾清门
    清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皇子皇孙的读书学习,对他们读书学习要求很高,管理也颇严格,最终能被选为皇帝继承人的,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便才具平庸者,经过长期学习,也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清代的皇子皇孙是如何读书学习的呢?

清宫中的上书房(道光之前称尚书房)就是皇子皇孙和近支宗室子弟读书的地方,位置在乾清门的东侧,设立于雍正元年,雍正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西侧与之相对的南书房,则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在地,当年康熙皇帝就是在这里擒拿权臣鳌拜的。中间是乾清门,北边与乾清门正对的就是乾清宫,曾是顺治和康熙皇帝办公的地方,雍正登基后,把办公地点移到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把皇子读书场所设在与皇帝办公很近的地方,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稽察。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乾清宫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位于故宫东南侧由皇子们居住的南三所大门
    清宫对皇子皇孙的读书有严格规定,年龄到了六岁,比须进入上书房读书,而且无论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点就进入书房,一直到申时也就是下午的三点多才放学,非常辛苦。

封爵分藩后的皇子及外府在此读书的王、贝勒等,则可以读到上午十一点,因为他们多多少少要担任一些差使。一年四季,除了过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皇帝及皇太后生日的当日及前一日,以及皇子皇孙自己的生日外,即使除夕也要到上书房读书,只是除夕这一天读到早上八点即可放学。夏天从初伏一直到处暑、腊月从皇帝封印到次年正月开印这段时间,放学时间可以提前到“午初”,也即上午的十一点多。

教授皇子皇孙的老师有两种,汉文老师称为师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资望的大臣充任,师傅之上还有总师傅,“或一人,或二三人,无定制,有事则至,非日日入直也。”教满文、蒙古文及骑射的老师称为谙达,由八旗中精通弓马、娴熟满语、蒙语的人充任,谙达之上也有总谙达。总谙达和总师傅都由皇帝派满汉重臣充任。另外,每位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子”(满语,即小男孩子),平日主要服侍皇子及师傅茶食等事,相当于书童。

雍正初建上书房,命鄂尔泰、张廷玉充任总师傅。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重臣,二人长期担任皇子们的师傅或总师傅。据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记载:“乾隆元年正月,奉旨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左都御史福敏、侍郎徐元梦、邵基为皇子师傅,著钦天监择日开学。”乾隆还面谕皇子和充任师傅的大臣,“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长成自知之也。”

皇子们每天读书的安排是,每天入学以后先学习蒙古语,再拉几次用竹板制作的弓,然后读半个小时满文书。七点半进早餐(清代宫廷一直实行早、晚两餐制,晚上另有点心供应),从上午八点开始读汉文书籍。中午十二点进晚餐,晚餐后练习书法(应该还有绘画)、念古文、念诗。此外应该还有算学,因为乾隆时期入值上书房的蔡新就精通数学。年岁稍大的,还要看《资治通鉴》和做诗、做赋、做文。读书之外,有时也由师傅讲书或共同讨论掌故。读书的皇子皇孙每天到下房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超过十五分钟,去时必须征得师傅同意。下午三点半放学后,还要练习骑射。乾隆在收录其即位前作品的《乐善堂全集》自序中写道,“期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愆义》、《古文沣鉴》等书。”雍正八年曾任上书房行走的顾成天在为《乐善堂全集》作的序中说:“窃见自《孝经》、四子、《易》、《书》、《诗》、《春秋》、《戴礼》、以及《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靡不淹贯。”当时皇子读书内容可见一斑。

皇子在上书房读书学习时间很长,有的长达几十年,甚至已在朝廷担任要职,还要在书房读书学习。嘉庆帝曾说“予与十七弟(永璘)在上书房同室读书二十余年。”道光皇帝也说,“朕在上书房三十余年,无日不与诗书相砥砺。”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乾隆书法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皇六子永瑢的山水和书法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皇次孙(即道光)、皇三孙(绵怡)书法
    
在长期的学习中,一些皇子与师傅建立了深厚感情。乾隆在回忆自己读书情景时,十分感慨地说:“余幼时日所授书,每易成诵,课常早毕。先生即谓余曰:‘今日之课虽毕,曷不兼治明日之课?’比及明日复然。吾弟和亲王(弘昼)资性稍钝,日课恒落后。先生则曰:‘弟在书斋,兄岂可不留以待之?’复令余加课,俟其课毕同散。彼时孩气,尝不以为然,今思之则实有益于己。故余所读之书倍多,实善诱之力也。”

上书房师傅朱珪,入值上书房四十年,为人纯朴和易,对所教皇子皇孙都知无不言,因此备受皇子们尊敬。嘉庆皇帝与他感情深厚,在他死后,亲自前往吊丧,因为他家的门很低,皇帝的车进不去,嘉庆帝就步行到灵前,哭得极为悲痛。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在其继承帝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说奕詝(咸丰)在当阿哥时,杜受田知道他的才能不及六阿哥奕訢,一次众皇子跟随道光帝到南苑打猎,杜受田就告诉他,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皇帝问起时,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果然得到了道光帝的赞赏。道光帝临终前召见他和奕訢,再次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气度。杜受田再次献计,让奕詝在皇帝面前“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果然再次得到道光帝赞许,并对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最终把帝位传给了他。咸丰皇帝即位后,对自己的老师杜受田非常感激和信任,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皇帝经常对皇子们的学习及师傅们的教授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书房规定的皇子进行训斥,对没有尽到责任的师傅、谙达进行处罚。乾隆三十五年的一天,四阿哥永珹以祀神为由逃课,遭到乾隆皇帝的批评,并派人到书房传旨,“祀神行礼,原在清晨,祀神毕仍可照常进内,乃四阿哥借此为名,一日不进书房,殊属非是。”这年五月初七,又发生八阿哥永璇不向师傅请假私自从圆明园进城事件(当时皇子们在那里的上书房读书),被乾隆皇帝发现后,更是一顿严批,上书房的师傅也受到牵连。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皇帝在查看内左门载录的尚书房入值门单时,发现书房师傅竟有七天时间全都没到书房去,于是龙颜大怒,当日降下谕旨,“嵇璜年已衰迈,王杰兼军机处行走,情尚可原,著从宽交部议处。刘墉、胡高望、谢墉、古梦熊、茅元铭、钱、钱樾、严福、程昌期、秦承业、邵玉清、万承风,具著交部严加议处。至阿肃、达椿,身系满州,且现为内阁学士,毫无所事,其咎更重,均著革职,仍各责四十板,留在书房效力行走,以赎前愆而观后效。”这还不算,没等部议结果出来,第二天又降谕旨,将总师傅之一的刘墉由尚书降为侍郎,谢墉则不但降为编修,且“不复在尚书房行走,著在武英殿修书处效力赎罪。”(国朝宫史续编)也有因为教授不力受到惩罚的。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四阿哥(绵忻)因为“经书俱不能成诵,亦未能属对作诗”。他的师傅果齐斯欢“退出上书房,革去侍郎及一应差使,令往巴里坤换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对众皇子,还是对他们的师傅、谙达,要求都是较为严格的。

正是在这种严格要求下,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各位皇子皇孙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但其中大多数人有诗作传世,有的还成为一代书家、画家等。如乾隆的皇五子永琪就工于书法;六子永瑢善绘画,兼通天算;十一子永瑆竟成为清代有名的书法家,并有《诒晋斋帖》及诗集等传世。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其《檐曝杂记》中谈到皇子读书时说,“然则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虽有过誉之嫌,但情况基本真实。清代皇子长时间读书学习的做法,尤其在知识技术快速发展更新的今天,是极为值得思考和吸取的。 

清代皇子是如何读书的
               光绪皇帝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建立同学QQ群
后一篇:祸不单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