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立春

标签:
节气立春春牛习俗文化 |
分类: 杂碎拾零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太阳过黄道三百一十五度,表明春节开始,从此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打这之后,一天比一天暖和,草木开始萌发,农民也逐渐开始下地播种。
早上天刚明,就听到远处的鞭炮声,今年“打春”的具体时间,据说是早上六点四十八分,所以鞭炮声就比较早。
记得自己小时候,仅在春节和元宵节时放鞭炮,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里的钱不再紧缺,除春节和元宵节,又将燃放鞭炮推广到其它节日,如元旦、中秋节、端午节,甚至这个立春,也开始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立春,俗称打春。为何把立春说成“打春”,原来这个“春”不是指春天,而是指春牛。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叫打春。”原来打春,是“打春牛”的简称,是催促春牛下地耕田之意,就象以前看过一部戏叫《杀楼》,就是宋江杀阎婆媳的那处,其中杀的对象不是楼,而是楼上的人。
据《国朝宫史》记载,每年立春前,顺天府都要制作春山图,并配有用泥制作的春牛和勾芒神(据说是管树木的神),勾芒神站在牛的旁边,以鞭打牛。另外还要制作春座,在立春这一天抬进皇宫,献给皇帝和皇后过目,同时将上一年的换下。这叫“进春仪”。
清宫每年立春,除“进春仪”外,大臣还要向皇帝进“春帖子”,就是小黄折子,上面写有五绝诗一首和七绝诗两首,自然都是说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类来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如乾隆四十年(1755),大学士于敏中给皇帝进的“春帖子”,其中的五绝为:“岁启三章闰,春符五日风。就盈萱益寿,表端麦占丰。”
打春,有时在头年腊月,有时在次年正月。 人们常说“春打六九头”,就是说一打春,就要进入六九了,严冬基本过去,天一般不会再冷到哪去。
民间有谚语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个谚语起自何代,何人所编,都无从考证,但好象说得并不全对——当然也可能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自己不同。因为咱这里,即使到了六九,河边的柳也没什么可看的,垂柳的枝条倒是在冷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但没有一丝绿意,绝对没有暖意融融、招蜂引蝶的四月绿柳能启动诗人的心扉。再者,进入八九,好象也还远没到燕子飞归的季节,能见到的,多数还是留在本地过冬的灰色麻雀,一点都不觉得可爱。
按阴历来说,今年是牛年,明年就是虎年。牛年打了两次春,即正月初十和今天(腊月二十一),再打春就跑到了兔年,也就是说虎年没有立春,无“春”可打。
说到这里,想到了冯梦龙“三言”中那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轼以诗才著称,尤其善于对句,且非常自负。为了打击苏轼的傲气,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就给他出了个对联让他对,上联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因为当年打了两次春,又是闰的八月。结果就把苏轼给难住了。
据讲究迷信的人说,没有立春的年份,是不欲结婚的,所以今年冬天结婚的特别多,尤其进入腊月,上班路上遇到三四起,是常有的事情。至于没有立春的年份为什么不欲结婚,那就不是咱这位唯物主义者所能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