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时候与水的不解之缘

(2009-07-11 16:22:36)
标签:

游泳

校园

儿时

记忆

分类: 朝花偶掇

又到了炎热的夏天,正是游泳的最佳时节。现在要游泳,必须到游泳池去,水不干净且不说,有时人多得跟煮饺子似的,没有一点小时候游泳的情趣。

小时候,水比现在要多,村里几个水池,说一年四季有水也许有些夸张,反正夏天一般都不缺水。每个水池都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渠与上游两米宽的大渠相连,以便往水池补充水源。一遇大雨,水池会得到自然补给;雨前雨后或傍晚,总有无数的青蛙在水池边的草丛里鼓噪。

自己从小与水结下不解之缘,六七岁时,就经常光着腚,在村里水池或渠水里摸爬滚打,十二三岁时,已经练就十八般武艺,潜水、自游、立浮、仰泳、侧泳等可谓样样精通——后来发现一些动作很不规范——并经常到村东两三里的SJ渠玩水了。SJ渠的水面有近二十米宽,水深时达三米多,不缓不急地流着,流水不腐,水质自然比较干净,游起来甚是畅快,只是有相当的危险性,水性不好的不敢下去。

七八岁时,也曾因玩水差点丢了性命。夏天的一天,与六七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跟着一位大我七八岁的本家哥哥,到SJ渠的渠堤上割草。天很热,割了一会后,就到SJ渠里玩水。因为年龄小,水性还不好,我们几个只能在边上扶着石块乱扑腾。这时,对面岸上有邻村几个孩子骂我们,本家哥哥就游到对面追赶。玩着玩着,一不小心,自己脱离了石块,被水冲着直往下走,时沉时浮。同伴们就大声呼救。恰巧岸上有同村两位大孩子也在割草,其中一位跑下来跳入水中,将我拉了上来,对岸的本家哥哥也赶快从对面游了回来。

还算命大,如果本村两位割草的都不会游泳,自己岂不一命呜呼了!虽然被救上来,但已然灌了一肚子水,本家哥哥抱着我,吐了好一阵子。回去后,被淹的事都不敢声张。多年以后,救我者的母亲与奶奶闲聊时,提到此事,家里大人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档子事,想登门拜谢,也已时过境迁。

虽然这次差点丢了性命,但并没有因此有所收敛。上学后一到夏天,仍然经常到SJ渠或更远的有水的地方去游泳。当然,每次都是偷着的,因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知道水火无情,不允许到水里玩。我们往往吃过午饭,几个同学做伴,去游上一中午,下午上课前再返回学校,不显山不漏水。家长以为上学去了,老师以为在家午睡,都被我们骗过了。

有时老师也对男生中午游泳进行检查,方法是用指甲在胳膊上划道道,游过泳的人明显与他人不同。为了对付老师的检查,我们也费尽心思,往往游完后,用沙土往胳膊上一抹,再拍打干净,这样老师居然检查不出来了。

三年级时,自己留了级,这个班的新同学,水性好的很少,自己的水性让他们心服口服,还是那年的暑假。那时讲究“颗粒归仓”,每到暑假,老师都组织学生拾麦子,说是组织,其实只在学校集中一下,然后学生们三五成群,结伴去拾。我和大多数男生,经常到SJ渠旁边的地里,拾得热了,就到水里游泳。其中也有几个识一点水性,但至多是在村里水池玩,没有在流水里游过。看着近二十米的水面,渠水深不见底,一听说下去游泳,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我说我先去中间试试水的深浅,然后再游回来——因为当时所在之处的对岸非常陡,否则可以直接游上对岸。他们对我的话半信半疑,有几个很表示怀疑。于是就打赌,有五六个人一块跟我赌,结果被我赢了不少钱——每人五分钱,总共有两三毛吧——后来记得这钱我没有要。在我的诱导下,一段时间之后,有三四个同学就敢下水了。

自己这时的水性,不但在同龄人中是最好的,即便比我大两三岁的,也敢跟他们一拼。有一次跟几个大几岁的去游泳,大家进行比赛,同时往对岸游。结果不但我最先到达,而且游过去后,还在最上边,他们一个个都冲下去很远。

有一天晚上,跟上年级的同学到村西北四五里的一个工厂看电影,结果不知何故,电影没放,回来的路上,就到马路旁的渠里游泳。那道渠虽然仅三四米宽,但两岸直上直下,水深近三米,要游泳只能跳下去边游边往下漂,冲出二三十米远后,再爬上岸返回来重下。当时去的有十几个人,加上又是晚上,真正敢下的只有我们三位,其他人只能在岸上观阵助兴。玩得正高兴,不料五年级一位老师带领学生给鱼场割完草回去,正好打此经过,我们就被逮个正着,第二天还告诉了班主任,自己被狠狠剋了一顿。

四年级那年夏天,到SJ渠游泳,还淹死了一位小两岁的学生。

那时正值暑假,中午饭后,一群孩子共同从村口出发去游泳。一个跟我同岁的带领一群小两三岁的到上游去了,而我们十来个大一点的,就到了下游,两地相隔有二里地。虽然是夏天,但水仍然比较凉,在水里游一会儿,就上来到晒得滚烫的沙土里躺一下。我们正在沙土里躺着,发现他们急匆匆走了下来,并说某某被冲走了,手里还拿着人家的衣服。一听这话,我们都吓傻了,二话没说,扑扑身上的泥土,穿上衣服,就顺着长满杨树的排水沟回村,各自回了家。

自己回到家中时,奶奶和妹妹正在炕上午睡,也就蹑手蹑脚地上去睡下——其实哪里睡得着呢。下午又跟母亲和奶奶到地里割麦子,不时向我们游泳的地方张望。晚上仍然没有睡好,不停地做恶梦,显然被吓坏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到井上挑水,听到了人们的议论,回来后就责问我,我才不得不承认也去了。母亲骂我们太傻,这么大的事儿,当天没有一个人对家里大人说。

原来,我们回来后,他们又在那里转悠一下午才回,并偷偷将衣服扔进人家院内。晚上其中的一位跟一块住的透露了此事,这位孩子的父亲马上到被淹死者的家里,告诉了人家父母,想来那情景一定是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全家族的人也都彻夜难眠,因为找都没地方找去。

第二天下午,学校通知全体学生返校,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此事,并再次严明了暑假纪律。十多天后,淹死学生的尸体才在下游一百里外的地方被找到,已经腐烂不堪了。

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年,人死不能复生,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自责。现在想来,如果他跟我们一同去,应该会被救上来的,因为我们年龄较大,且水性都比较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日渐提上日程,夏天游泳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呢,一年有时难得下一次水,去年也只到过游泳池一次,游了近两个小时,结果回来浑身痛了六七天,真是年龄不绕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告别液化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