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  字

(2009-05-07 12:46:46)
标签:

家居

书法

写字

校园

分类: 随想杂说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这话来说自己,难免有谦虚成分,但也说明干一件事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确实不易。写字也是如此,写汉字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但真能把这方块字写好的,又有几人哉?

自己从上一年级开始——没有上过育红班——算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写字从未间断,但现在对自己写的字也不满意,也曾经找庞中华、沈鸿根等一些人的钢笔字贴练习过,但收效甚微。尤其后来电脑普及,写什么东西都借助键盘,用笔越来越少,别说提高,字是又从人退化成猴子了。

小学时,基本属于写字“学走”阶段,写起字来都是一笔一划的,那时对父亲写得“连笔字”特别羡慕。到五六年级,有时也试着写“连笔字”,但总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斥责。当时还不服气:你们能写,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呢?现在想想,确实极为幼稚,并对儿子写字的故意张狂也进行同样的批评和纠正。

其实所谓“连笔字”,是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再写得快一些的自然结果,并不是刻意追求的,它与毛笔书法的行草有些相似,但并不一样,后者写起来还是有一定章法可循的,“连笔字”却是千人千面孔。

上大学时,没有课本,很多课只能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埋头做笔记。这时再一笔一划,已不可能,就是所谓“连笔字”,也必须写得飞快,只要自己能看清就行,否则根本跟不上。教我们主课的老师,怕学生不能理解,有时一些内容就抄在黑板上,一节课下来,也能抄好几黑板。他习惯竖着写,有些字还用繁体,即便这样,也令许多同学跟不上,可见其写字是如何熟稔、如何快速。至于他念讲义,我们更是丝毫不敢“走思”,手和脑必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节课下来,手腕酸痛,脑子也接近崩溃。

还好,自己调动脑和手的积极性,基本能跟下来,但跟不上的同学要看我的笔记,可就费事了——因为写得太草。即便自己,下来后,也必须尽快把所写的重新顺一遍,对个别字进行修正,否则时间一长,也就不知所云了。

要写好字,其实应该从开始学写字抓起,不但要让孩子横平竖直地把每一个字写得周周正正,还要尽可能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这就要求有一个能写好汉字的启蒙教师。要是这样写好了, 即使将来不再一笔一划,写出的字也应该比较美观。否则即便将来努力临摹钢笔字帖,纠正起来也比较难。可惜很多中学教师写的字都不敢恭维,更甭说一些小学和幼儿教师了。

另一方面,写字还需要有恒心。自己基本属于比较没有恒心的一族,有时写东西,开始还好好的,可越写越潦草,可谓“令始乱终”,最后写的,时间一久,自己看起来都困难。写毛笔字也是一样,也曾经练习过,开始临柳体,还临过智永的楷书《千字文》,后来觉得楷书写起来太慢,就写王羲之的,苏轼的,董其昌的等,可惜缺乏恒心,总是打打鱼,晒晒网,加上兴趣点不断转移,今天迷下棋,明天又恋打牌,难于“从一而终”,所以到现在都写不好。

古代中国人写字都用毛笔——往竹简上刻字的那段时间除外,后来钢笔、圆珠笔的发明传入,以其方便实用使毛笔走向没落,也是势所必然,就象枪炮的发明使中国武术走向没落一样。现在还有一些人练习毛笔字,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书法,以致写过几年毛笔字,就被誉为“青年书法家”,也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吧。若以这个标准衡量,那么清代及以前,中国的书法家可谓遍地皆是,别说进士出身,即便进京参加会试的落第举人,随便拉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书法家,其书法水准不知超过现在“青年书法家”多少倍呢!

有人说,字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其实我觉得这纯属臆测,毫无根据可言。因为现实中确实看到有的人性格怯懦,但字倒写得刚劲有力;而另一些,人很刚强,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但字写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再看中国古代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也是不能以书品定人品的。北宋时期的蔡京,是尽人皆知的大奸臣,但他的字确实好,不但当朝可称一流,即使从整个书法长河看,也可圈可点。另外宋微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奸臣秦桧,以及清朝的董其昌、成亲王永星等,都是人品不能与他们的书品、画品相提并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