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钤印图解(大图)

(2012-05-13 22:12:16)
标签:

影石斋

刘炜星

秘殿朱林

石渠宝笈

钤印图解

鉴藏章

文化

分类: 篆刻
                                         http://portrait6/215932957/blog/50
                                         影石斋印象
    刘炜星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钤印图解

故宫博物院 文保科技部 王赫

中国书画中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历来被人们称道。自元代以来,这种艺术形式迅速发展,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高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历代书画作品上钤盖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字样的印玺。如今这些印玺已经成为书画作品的一部分,诉说着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可这些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印章难免会让书画爱好者们在初次接触时迷茫困惑。它们到底是如何组合,搭配使用的,其中又有什么规范和故事呢?所谓一图胜千言,笔者试图通过图形化的表达,揭示其中的玄机。 
   
作为汉化程度极深的少数民族皇帝,乾隆自诩精通翰墨;凭借国力的强盛,乾隆一朝将大量书画纳入内府收藏。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方便收藏与管理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其中《秘殿珠林》收录与释道有关的书画作品,《石渠宝笈》收录一般书画作品。两部书各有初编、续编、及三编。收录其中的书画作品都会钤盖上相应的鉴藏印玺,从而构成著录与书画作品的对应关系。作为清代宫廷收藏书画的巨著,其丰富的内容对于收藏史、艺术史、宫廷史的研究都极具价值。《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编纂过程持续70余年,每次编纂钤盖所用的印玺及数目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图解来一探究竟。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初编:

《秘殿朱林》初编始自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成于乾隆九年(1744)五月,《石渠宝笈》初编始于乾隆九年二月,成于乾隆十年(1745)十月,初编将书画作品分为上等与次等。贮藏地的殿座章(初编包括“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四枚择一钤盖)。被定为上等的书画会另外加盖“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三枚印玺。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续编: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续编,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开始编纂,书成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长至。初入选的书画钤盖“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朱林(或石渠宝笈)最终著录于书中的书画加盖“秘殿新编”、“朱林重定”(或“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二玺。另外贮藏于养心殿、乾清宫、重华宫、御书房、宁寿宫五处的书画加盖相应的殿座章(“养心殿鉴藏宝”、“乾清宫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即所谓的“八玺全”。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三编:

《秘殿朱林石渠宝笈》三编,于嘉庆二十年(1815)编纂,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闰六月完成。其中古今臣工书画钤盖“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秘殿朱林”、“朱林三编”(或“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共六枚。

嘉庆御书、列朝宸翰涉及释道方面内容的钤盖“朱林三编”、“秘殿朱林所藏”二玺,其他内容的书画钤盖“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二玺。

v              http://s5/middle/0cdee01dhbfeb9c249984&690

                 http://s10/middle/0cdee01dhbfeb9c5cc4b9&690
  
                    http://s3/middle/0cdee01dhbfeb9c6bb592&690


                       http://s3/middle/0cdee01dh79978fa6a3f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