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旅游摄影 |
五帝钱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的是秦半两、汉五铢、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现在说的五帝钱一般是指小五帝钱,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大清王朝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自大清王朝建立直至灭亡统治了中国267年,可见当时在位皇帝统领国家绝对是治国有方。而小五帝钱即是指“清代五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80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五帝钱”因寓意吉祥广为流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这五个年号与传统风俗文化中吉祥文字相同或谐音,受到人们喜爱。如“顺治”的“顺”寓意顺利、遂心;“康熙”的“康”寓意健康、平安;“雍正”的“雍”寓意富贵和仕途如意;“乾隆”的“乾”与“钱”谐音,符合人们对富裕生活向往意愿;“嘉庆”的“嘉”寓意完美和谐。也正因为如此,坊间民众热衷将“五帝钱”连缀收藏,代表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的追求。
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康熙通宝: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雍正通宝: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乾隆通宝: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嘉庆通宝: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这组五帝钱,分别由“乾隆通宝”、“顺治通宝”、“嘉庆通宝”、“雍正通宝”、“光绪通宝”构成,为传世五帝钱,距今有300年左右的历史,材质属于黄铜,铜币锈色均匀,品相完整,这些古钱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数以千万计百姓使用过,与普通古钱相比,它们更多汇聚了华夏大地之灵气、中华民族之灵气、真命天子之灵气、传承百家之灵气,因此也具有极强的招财、护身的作用。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极具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古钱币收藏的火爆热浪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向我们袭来,钱币市场成交价稳步提高,尤其是明清民国钱币异军突起,因存量稀少受到高端藏家青睐,成为钱币市场一个新的热点。而许多藏家追寻稀有的古币品种和版别,是以典藏文化和猎奇为乐,间或有以收藏钱币为手段鉴赏古代文字或研究历史文化者,而五帝钱的收藏者多数是寄托祈福心意,因此其独具收藏价值,有着很大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