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人的工作越来越忙,带孩子的重担理所当然推到了老人的身上。为了儿女事业,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异地老人为了儿女和孙辈,从外地、乡下到城市,晚年背井离乡,给儿女看孩子。
许多老人很难融入城市老人的生活圈子。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没有朋友,加上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会遭遇种种尴尬和问题,生疏感、孤独感。
平时晚辈们也忙于工作和学习,疏于与他们交流,致使老人普遍感到生活压抑、孤独、缺乏沟通的渠道,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
邻居的父母从南方农村来照看孙子,老人面临着语言、气候、饮食、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过程。虽然和子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但老年人会想念老家。
住了一段时间身体会出现问题,由于过度劳累,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失眠症、手指腱鞘炎等诸多身体病痛接踵而来。 由于洗衣服、做菜,每天要带孩子,长时间抱孩子,造成关节损伤。
老人努力承担起带孙子的重任,本来就身体就在走下坡路,再来照顾孙子孙女,往往身体不堪重负。子女工作忙,帮忙照看孙子孙女,这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老年人毕竟年纪大了,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在退化,本身体质较弱,如果照顾孙子时过分劳累,可能影响自身健康。
老人有什么事一般都不太愿意说出来,带病坚持做家务看孩子。子女也认为看到父母身体没问题就行,常常疏忽老人的情绪感受,甚至不理解、不关心。
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应很多人不理解:“老人跟着我们吃好穿好住好,不用上班,就是帮忙照看一下孩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现在的年轻人多半还是体现在物质层面。帮妈妈买两件衣服,请爸爸吃一顿大餐,给他们零用钱花,可所有这些,有时还抵不过带父母做一次详细体检,或者好好坐下来陪他们说说话,听听他们的牢骚。
离家来带孩子的老人会感觉更加困难。这个时候,子女一定要主动创造条件,多和父母交流,多带他们出去活动,认识老乡、朋友,让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再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当精神上有了寄托和依赖,就容易快速消除不安和紧张感,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老人带孩子遵循适度、适量原则,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确定是不是要带孩子,精力不够旺盛的,在时间上也要量力而行。
孩子最好还是由父母带,如果孩子全部由老年人带,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整日为孙子孙女操劳的老人们,一定要定期做体检,别忽视了自身的健康。如果老人生病了,就要让他们先把带孩子的事搁下,专心治病,而不是带病工作。
子女不管多忙,也要多抽出时间陪父母聊聊家常,陪他们看看电视,或是在饭后一起散散步,让他们尽快了解、适应城市的生活。
儿女要多关心异地生活的老人。虽然老人总想着多帮子女干活、分担子女的压力,可子女也要减轻老人的负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