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顶撞老人不服管教,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他做这做那,有的稍不如意,嘴里带着脏字,很不礼貌。
在家庭中父母往往忽视自己行为和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不孝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父母的言行有关。有些父母与祖辈闹矛盾不尊重,不孝顺,甚至逃避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张口就骂,这些不孝的做法孩子会效仿。
有的婆媳闹矛盾,关系不好,不让孩子叫奶奶,经常背后数落老人的不是,这样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有些家庭吃饭时,家长总是把好的菜加给孩子,不顾老人。选择电视节目以孩子的爱好为准,不关心老人爱看什么节目·····无形之中孩子认为老人没必要受到尊重。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尊敬自己,自己却不尊敬祖辈,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吃饭嫌老人脏,不让在桌子上吃,赶到一旁单独吃 ,背后却骂老人老不死的。孩子看在眼里虽不言语,可记在心里。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满不在乎,认为在孩子面前责骂或做事对孩子没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事方式,更是有害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不良方式。会让孩子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事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有的孩子以为自己只尊重父母就行了,因为父母供自己吃穿,把自己养大,爷爷奶奶算什么?家长应该纠正这种错误思想。并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一种美德,应尽的义务。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更应该受到尊敬。 因此家长在和自己长辈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给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
其实家长说的话做的事就是对孩子一种无声教育。要想教育孩子有礼貌,有孝心,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父母怎么做他就怎么学。
如果平时在孩子眼里,做父母的关心老人,多陪伴老人,嘘寒问暖,你的孩子也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学习的,他就会把这作为一种榜样,不知不觉就会照着去做,潜移默化中,很自然地就养成了尊老爱幼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模仿对象,千万不要忽视。生活中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坐,给长辈盛饭,拿碗筷。晚辈上学放学回家都应该向长辈打招呼。
家长在节日或周末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家长以身作则经常引导和教育,孩子一定会养成尊重老人的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