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中小学生不能吃苦、害怕吃苦。而吃苦耐劳曾经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自我锻炼的结果。现在缺失很多!
当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
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校门口每天都上演着接送大军拥挤的场面,家长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成为独生子女时代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
浩浩荡荡的接送大军却让学校周围的交通陷入拥堵,也让一些人对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感到担忧。
有的孩子出了校门就坐车,还有爷爷奶奶往往是包办一切,接过孩子的书包、水壶,宁可自己累点,也要孩子轻松。对孩子来说,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应该学会自立,独立上下学,不仅是锻炼的机会,也是孩子自立的表现,连走路都怕孩子吃不消,那叫孩子如何去面对未来的充满激烈的竞争社会。
家长对安全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可以理解,然而学校门口庞大的接送亲友团,折射出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的心态。很多情况下,不是家长不放心,而是家长放不开,从而滋生了孩子的依赖感。
家长接送小孩,是他们疼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但这种疼爱让孩子失去了许多童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上大学,而是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上了学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独立行为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处理自己的事情,也是一种培育孩子的健康方法。她建议,家长应该积极寻求既能锻炼孩子又能使家长放心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接送。
大多数父母都把独生子女当成掌上明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愿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委屈,他们舍不得让孩子放弃优越的环境,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奋斗,在溺爱中孩子经受不住一点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样的孩子是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的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具备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现在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强。这种想法是极不足取的。
很多孩子娇生惯养,意志脆弱,不能有半点不如意,不能受挫折,学习不能吃苦,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就逃避。只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经受不起挫败的压力;一旦离开了父母,不能适应新环境,无法独立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日常事务
上了初中的孩子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尚未成年就已想好将来由保姆服侍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独立地面对困难。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美德在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光大。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每实现一个目标,都需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需要有一种勇于吃苦的精神。
我们的孩子可以说要什么家长满足什么,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吃不起苦,经不起挫折,受不起批评。将来的生活现实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一点吃苦拼劲是不可能的。孩子到校读书,让孩子自己走路
生活的艰难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也是成长必需的营养。如果真的是想孩子好,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磨炼他的意志。
很多的生活实践和事例表明,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遭受点挫折是对他们的锻炼和帮助,所以聪明的父母要舍得让孩子适当吃苦。
总之要想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全面,适度让孩子吃点苦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孩子才会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总之让孩子从小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强健的体魄,也为了让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让孩子吃点苦吧,别心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