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班级改选干部时,像往常一样,同学们都踊跃竞争上岗;但是也像往常一样,劳动委员的位子最不吃香。大多数人不愿当劳动委员。只有一个同学愿意当劳动委员。
同学们解释说,做班干部能锻炼和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当劳动委员除了辛苦外,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孩子回到家告诉妈妈自己当了劳动委员。结果却被家长大骂一顿:一天就知道劳动,劳动好有什么用!不认真学习长大了就像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干又脏又累的活儿,要学习好才行!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觉得做班干部就是白白为别人做贡献,还会耽误学习。家长找到学校强烈要求老师撤销孩子的职务。
许多家庭崇拜脑力劳动,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劳动的光荣,甚至把摆脱从事体力劳动的命运,当成努力学习出人头地的动力。其实当劳动委员,在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一点不比其他岗位差。劳动委员是累些辛苦些,也很锻炼人。
经常听到家长们训斥孩子: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只能去扫马路去。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孩子热爱劳动?
家长认为只有学习好,长大才有出息,
甚至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家长对劳动认识的偏差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孩子身上,使得孩子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在孩子们心目中认为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是没出息的人干的,是低人一等 。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念书那会儿,能做上班干部的,都会觉得很光荣很开心,哪怕做的是劳动委员,擦黑板、扫地都比别人做得多,心里也会觉得很开心。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孩子对劳动持冷漠态度,甚至鄙视、厌恶劳动?作为劳动委员,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服务、热爱同学的良好品质,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益的。
我们不应该是单怪孩子觉悟差,而是应该反思家庭对劳动观念上的偏差。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多数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对孩子们的保姆式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没有要劳动的想法中华民族传统的热爱劳动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不见了.甚至许多家长自身在对劳动的认识上就存在着偏差.
在多数人眼里,从事体力劳动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而脑力劳动者往往有一种优越感,似乎社会地位也要比体力劳动者高,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劳动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甚至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不良风气.
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又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呢? 孩子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待劳动的态度,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作为家长要正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劳动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职业本无贵贱之分,社会需要劳动者,也同样离不开劳动者。
如果我们把当劳动委员看作是一次培养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习,鼓励孩子参加孩子在享受劳动的过程中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班集体服务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孩子保持积极、进取、乐观的心态。
家长应以身作则,克服溺爱孩子的倾向,鼓励孩子从事家务活儿、公益劳动做起,鼓励孩子争当劳动委员。
感谢水晶心苑的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