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考上大学的孩子仿佛是家里的功臣,不少新生向父母要笔记本电脑、买手机,MP4随身听····等,这些配置每件少则数千元,有的上万元。考后消费给家长带来经济压力。
在入学前的大采购中,各种数码产品逐渐成为很多家庭采购清单中的必需内容。有的孩子点名要某某名牌的,一点不凑合。不少家长花了钱却开始疑惑,孩子上大学真的都需要这些东西吗?
有的一部分普通工薪阶层,负担孩子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已感到有压力,但他们仍然兑现承诺,给孩子买了数码相机和手机。
其实上学买那么多高科技,果真是主要用来学习吗。毕竟学生是到学校是来上学的,学习时间占大多数,几年的校园生活用钱的时候还很多,没有必要在刚一报到时就花掉大笔的钱。带给家庭负担。
新生争购数码产品就是相互攀比。无非是你有,我不能没有;你有好的,我的得更好,总之不能逊于别人,这样心里才能满足,才会舒服。
虽然让家长们感觉到了明显的经济压力,很多家长不富裕勒紧裤腰带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尽管这些产品的价格不菲,但家长在掏钱的时候根本就不犹豫。
家长认为经过多年努力考出好成绩,花点钱也是应该的。只要考试成绩好,买什么都行,这种做法真的不可取。过分放任孩子的消费,容易让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物质奖励应该适度。
孩子点名要高配置的,最时兴的,这些高端数码产品的消费,已经不是单单的生活需要,反而助长了孩子攀比心态,家长省吃俭用,甚至透支去满足孩子的要求,不仅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更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
其实大学一年级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新生除了要打好学习基础,也要在新的环境里培养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果这时候给孩子过多物质上的奖励,容易让他们迷失自己,过分关注这些东西,反而耽误了学习。
孩子们在无意的间有了互相参照的依据,于是不断攀比,使得少数家长无可奈何。连贫困生的家长也都是爱子心切,再怎么没条件,那也得克服困难。这样很容易形成盲目攀比,跟风高消费或者负债消费。
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应该做的事,家长已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还以高考为由买这买那,实在不应该。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挣钱的艰辛,甚至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价值观。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小孩节俭的意识和自觉奋斗的观念,并懂得体谅父母、懂得感恩,长期性的物质刺激,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奖励。
家长给予奖励应该有限度,根据考生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再来决定该奖励什么、怎么奖励。对于一些过分的、不切合家庭实际的要求,还是应该与孩子好好沟通,使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的精神,考后消费应适度。
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给予他们太优越的物质条件特别容易养成他们攀比享乐的心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不利的,会造成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家长应该多对孩子鼓励,让他们拥有远大抱负,为祖国争光。
尽管现在物质比以前丰富,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但仍然需要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小孩节俭的意识和自觉奋斗的观念,并懂得体谅父母、懂得感恩。
家长们要多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来考虑,以方便他们将来适应大学独立的生活。没必要去迎合这种不健康的心态。
准大学生更应该清楚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责任与义务,要转变攀比的心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