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已成为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一部分,在路边、公园、广场,遛狗的、遛狗的老人随处可见。养宠物的老人无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更加健康。
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伴、共同生活,对于大多数宠物主人来说,都会与爱宠之间形成一种依赖的感情。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到妈妈这边来,跟妈走;孩子!听妈话,不要乱跑。
狗的智商相当于3岁左右的孩子,这些宠物对人很依恋,也很忠诚。宠物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老人进入空巢阶段后,内心既感到孤独,而宠物往往是他们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特别是独居老人缺乏爱的关注,选择了向宠物倾诉,把感情寄托在宠物,在很大程度上,宠物对主人的依恋,满足了主人内心的依恋感。
不过宠物在带给老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老人过度依赖。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隔壁70岁的老人与一只狗相伴了15年,最近宠物死了,老人悲痛万分,烧纸哭诉爱犬,要追随爱犬而去,还在楼房背后绿地给爱犬立了一块碑,显然已经超出了一般人与宠物的亲密程度。
宠物在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尤其是养宠物的老人,过于依赖宠物,和宠物形影不离,甚至天天和宠物单独在一起,不喜欢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思想沟通、交流。
宠物之所以受到人类宠爱,小狗非常通人性,甚至善解人意,久而久之,与主人产生了感情,因而在不幸死亡后,为表怀念之情,给予一定规格的安葬,也算是人之常情。如果在小区绿地建立宠物立碑,是非常不合适的。
爱宠的死亡,主人感觉悲伤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因此而心态失衡,茶饭不思,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想追随而去,就很可能发展到过分依赖宠物的地步了。
当子女长大成人,忙于打拼事业,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闲下来的老人们,有点无所适从。不少老人养起了宠物。宠物成了不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对于宠物投入过多的情感,一旦失去承受不了。
子女不要简单地以为,只要给老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就是尽孝,更需要注重与老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要知道老人对于子女的爱、对于亲情的渴望,是宠物们难以承载的。
有些子女工作很忙,常常出差,难得回家看望老人,那么常常打电话给老人表达问候、关心就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候,不妨向老人请教一些生活乃至工作方面的问题,这更容易让老人产生被需要、被尊重、被认同的满足感。有条件的,可以双休日带老人到市中心或郊区旅游景点游玩,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老年人要主动走出家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广泛的兴趣,多与同龄人交流。到公园练太极拳、舞剑、下棋,参与社区里的合唱队、舞蹈队等活动,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练习书法等等。
宠物的寿命通常只有十几年。一旦宠物死亡时,老人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平静面对。老年朋友应走出家门,主动与他人交流。子女再忙也要争取时间多与年迈的父母相处。
宠物离去后,家里可以举行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可以让主人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已经与爱宠分离了,不会思宠而长时间伤心,也可以将生前活泼的照片,在网上纪念,追思心爱的宠物,这才是良策。
动物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是每个宠物主人要面对的问题,不管那一天的到来,都要淡然而从容的面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