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处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2011-12-01 07:49:34)
标签:

少儿

原谅

霸道

态度

学习榜样

杂谈

分类: 教育

     邻居的孩子上学二年级,放学回来哭,家长才知道是跟楼上的同学打架了。家长很心疼孩子,咱们不能被人欺负,别人要是打你,你也打他,你就是软弱,人家才欺负你。晚上带着孩子去找人家,邻里之间闹的很不好!见了面也不说话了。

    我们作为家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发生了摩擦碰撞,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没有哪个父母不心疼的。但心疼归心疼,如何教育才是最关键的。

    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

   这种简单地教唆孩子实施暴力的主意,不仅会使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激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会认为只有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应该先设法让孩子从激动中平静下来,再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弄清楚究竟是谁错了。不要轻易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一定就全是对方的责任。如果分析原因是自己孩子不对,父母应明确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并进行教育,还应该让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  

    对于学生之间的打架,有很多学生之间常因一些小误会发生摩擦,打得快也好得快,发生误伤的情况就不可避免。有的家长非常不冷静,甚至和对方家长再起矛盾。 

    告诉孩子,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要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要懂得宽容忍让。此外要交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分清是非,知道哪些是可以原谅,那些是不可以原谅。  

    我认为孩子没动手不一定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现,作为家长这时候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认可他。动手解决不了问题,这样你打我,我打你,伤了谁都不好。    

    我们小的时候,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家孩子打仗,常常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忍让,要学会团结同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张让孩子争霸,不能示弱,否则显得懦弱,这样处理对双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家长应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而不是比较谁强谁弱,低年级的学生打架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和别人相处。

    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态度,往往决定着小孩在成长道路中的性格、态度,小孩的自我、自私心态与家长的态度密不可分,一点不吃亏很容易造成小孩霸道的性格。但现在很多家长却仍以为是为孩子着想,其实却给小孩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主要是现在大部分小孩娇生惯养,不懂得宽容和理解。事实上,家长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和言语,对孩子都有着一种引导作用。

    告诉孩子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做自我批评。主动和同学沟通,这样就会原谅自己的朋和同学了,同时还可能因此得到更多的朋友。

    当孩子间发生争吵时,家长要保持理智的态度,孩子之间的争执打闹,只要不存在肉体伤害,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更不要煽动孩子相互报复,应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不可袒护一方。

    我不赞成父母挺身而出的做法,每位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家长光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当霸王,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我打了同学,让我爸爸妈妈来摆平,反正我吃不了亏,久而久之,孩子更不会和别的同学相处,对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很不利。

    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要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原谅别人。但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一种误导,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家长在其中推波助澜,错误地教育孩子以暴制暴,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打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父母也应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属于在正常交往中发生的小冲突,可让孩子采取忍让、不予理睬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矛盾受点委屈,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因为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让孩子在小社会里经历一点风浪、挫折,是有好处的。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不要在孩子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就能解决的,我们的家长要正确对待、慎重处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讲道理的榜样。 

 

 

 

 

 

 

 

 

                     正确处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