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就更成了家长呵护备至的对象。从衣食住行,到上学念书、结交朋友,家长们无不在方方面面表现出对孩子的关爱。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学不好、交错朋友……
可是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学坏了,所谓的交友不慎,所以就选择拼命的干预。很多时候,家长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而是把自己的交友价值取向强加给孩子。
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同学来往。杜绝孩子们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往。一有同学来找,妈妈就赶紧问:你住在哪里?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你跟我们家××不是一个班的吧……家长赞成跟成绩好的同学来往,不喜欢成绩差的孩子一起玩。
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因此怨恨父母,不好好学习了!不理父母了!
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孩子与同伴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青少年们渴望在自己的空间与同学、朋友交往,因此父母应适当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不要充当监视者。
与同伴交往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伴交往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更加不利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不要干预孩子交友的自由,带来负面成本远远高于交友不慎的成本,理性的家长应该放权给孩子。
作家长的要反向思考一下,我们那个年代家里有几个孩子?院子里又有多少孩子?你交往的人群是怎样的?现在的孩子是一个,在家庭里除了从家长身上去吸得这些东西之外,有多少机会去向别人学习?这些是往往被人忽略的。
不要给孩子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交朋友。使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爱心,对社会报有责任心。有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孩子才能自由快乐的成长,才能不陷入冷漠自私的误区。在友谊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心智更成熟、人格更完善。
家长过分干涉只会引起孩子反感。平时应多同孩子沟通,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将交友问题透明化,只要没有偏轨,没有异常迹象,就建议家长放手。
孩子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不能和他人建立友情,就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可能造成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适应不良。久而久之,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缺乏同伴交往的锻炼,在父母的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同学偶尔来家玩,应该热情接待,珍惜孩子之间的友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身边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这种缺乏将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工作!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孩子在校多与同学交朋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家长不要干涉与同学交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