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平日里忙着工作的年轻人终于可以趁着假期好好放松,出游成为很多上班族过节首选。年轻人放假不回家或者回不了家,很多老年人就只能在孤单中过节。
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日子。在那一天,绝大多数家庭都沉浸在欢庆团圆的天伦之乐之中,但也有一些父母很难高兴起来,他们在渴盼子女的归来,他们眼巴巴地追寻子女的身影,但他们并未如愿。
在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一位老太太从早上就坐在小区的长椅上,看着别的家人来来往往。老人面对邻居叨唠着:自从儿子结婚后,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没什么事的话,根本不会打电话。也许我们死在家里,也没人知晓,这次是儿子媳妇一家出去游玩了。”
现代的年青人好多结婚后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亲,整天忙碌工作,就是放假了也是忙旅游或者外出与朋友聚会。逢年过节回家也是让父母亲烧好饭菜等他们回家吃饭。其实每个老人并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要儿女在生活的嘘寒问暖之外,还能对父母保有足够的孝顺与尊敬,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结婚时向父母亲要钱,购买房子要钱,家中增添大件或者说需要钱时便第一想到父母亲的钱,好像父母自生下他们就是欠了债。很少想到父母亲是否健康,舒畅度过幸福晚年,很少专门抽空时间陪同他们。
不少年轻人忽视了老人的情感需要。他们认为做子女的只要让老人有钱花,不饿着冻着就行了。其实对很多老人来说,吃穿问题不是问题,情感和精神的关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老人在情感上能得到很好的沟通和关怀,患抑郁症的几率就会小很多。从道德的角度讲,尊老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一生操劳,终日奔波。从儿女呱呱坠地,到儿女娶妻生子,无处不见父母辛劳的背影。可怜天下父母心,最难忘的是那养育之恩!儿女除了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养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层面上的慰藉。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时时刻刻不能丢,不能忘。也许中秋节很多人回不了家,有的是因为远在外地,有的就住在一个城市,忽略父母的感受。我觉得所作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老人们一般都很看中这个传统节日。如果别人家都热闹非常,而自家满室空荡荡,那老人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做儿女的千万不要只顾自己快乐而把老人忘了,最好能陪着老人一起过节。这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比金钱要宝贵得多。
目前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生活都有了保障,更需要的是子女给予的精神抚慰。正如《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老人们都希望子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儿女们孝敬老人,就应该知道父母的所思所想,给他们以心理和情感抚慰,这才是儿女们对父母真正的孝敬。
现代家庭对孝道的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年老的父母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快乐,他们年轻时为子女付出的很多很多,许多孩子长大了却不愿意和父母相处,觉得老人的很多观念和行为接受不了,甚至双方大吵 。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传统节日来临,老人渴望跟家人团聚的心情会更迫切,只要有可能,儿女都应当回到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中华民族是讲求以孝为先的民族,应当尽量减少老人独自过节的现象。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无论怎样,这一天,都不能让父母感到孤单。老人渴望和儿女团聚的那颗心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代替的。不要认为老人生活得好就可以了,比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来自儿女的爱和关心。那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工作繁忙、离家较远、生活压力大不能是我们淡薄孝道的理由。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年轻人要休闲放松,但更要多关注家里的老人,即使实在回不了家,给家里打个电话,也会让老人们感到温暖和欣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