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家人去吃饭,见到一对夫妻和孩子也在吃饭。孩子说这家的菜太难吃,没有某某家的菜好吃,家长二话没说,一桌子菜,没吃多少就走了,看着很浪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却日益淡化。然而,一些铺张浪费的陋习也应运而生,致使勤俭节约美德在部分人群中一度被埋没,甚至被抛到九霄云外。
很多人在尽享物质发展成果的同时,却渐渐淡漠了勤俭节约。有的家长认为,过去过紧巴日子,那时候勤俭节约,是没钱,现在有钱了,总不能让孩子没苦找苦吃。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孩子教育要勤俭节约呢?
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家里有钱,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现在的许多孩子,口袋里没有缺少过零花钱,有的少则几元,多则几十甚至几百元,今天要吃肯德基,明天要买名牌旅游鞋,后天要出去游玩,节约的意识逐渐淡化了,结果却出现了不爱惜东西随意抛撒的现象。铺张浪费的行为很严重,为此引起我们的注意。
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模仿是孩子的特点,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和熏陶孩子,平时勤俭节约,为孩子示范非常重要。以自己良好的节约举止、行为为表率,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许多孩子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根本不懂得节俭二字,些东西来之不易。只要求吃好的,穿好的,越高级越好,家长条件再好,也不能让孩子养成这种奢侈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态,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即使很富裕、很有钱了,这个朴素的哲理仍不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家长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讲讲穷困的过去、艰苦的童年、挣钱的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
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浪费习惯,等孩子的浪费行为成为一种一种习惯的时候,再要求孩子要讲究节约,一个从小没吃过苦而被宠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节约精神呢?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节俭的习惯,长大之后再教育就来不及了。
回想我们那个年代,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用的作业本,写了正面写反面。自小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勤俭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已成为习惯 。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物质生活充裕了,但是勤俭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不管多么富裕,节俭是必需的,节俭是永远不能丢弃的美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社会要发展,要强大,基本人格素质之一就是要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因此千万别让节约教育远离了孩子 ,要让孩子以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关注一滴水、一张纸、一支笔、一块橡皮、一度电开始,用实际行动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