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早市已成为许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价格便宜满足了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早市由于监管失控,已经成为问题食品的集散地,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昨天邻居家吃了早市买的食品一家人都拉肚子,食品包装上都没有保质期。老百姓对食品卫生意识比较淡薄,购买时考虑的主要是价格便宜,呈现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更让人担忧。
市场管理员只顾收费,疏于管理。市场摊位设置混乱,海鲜鱼肉、水果蔬菜、日用杂货、生熟食品……穿插设置,杂乱无章。假冒伪劣商品当街叫卖无人过问。
早市的食品漏洞很多,有的包装没有品牌,没有生产厂家,更没有QS安全标识。有不少已经过了保质期的仍在出售。管理者只是看中收费,一概不管。给一些三无产品、农残超标蔬菜以及过期食品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
摊贩没有任何的执照,但只要把钱交给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对于经营什么商品,质量是否过关,是否有安全隐患,负责管理的市场的办公室人员从不过问,工商、城管几乎没来查过。即使偶尔有监管部门来查,市场管理办公室也可以帮他们搞定。
因为管理缺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周末看见一辆面包车正销售着火腿肠、猪蹄、咸水鸭等熟食,说是厂家直销。价格比超市的便宜多了,一样的钱可以买两包。如此低廉的价格究竟暗藏什么玄机?原来这些价廉的东西并不物美,而是因为处在保质期的临界边缘,所以低价销售。
现场的购买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已经对保质期这一问题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他们被价格吸引,跟风购买,稀里糊涂买下后才发现是马上要过期的商品。短短十分钟,就卖出了很多。还有人以为占了便宜,说只要没开封,应该没问题。
出售一些变质或过期的的食物,使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很多人吃过这样的亏,回家一看是变质食品,根本无法食用,第二天再找早已无影无踪。有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肆无忌惮利用食品标签涂改日期,或二次包装,随意扩大保质期。
食品安全最直接地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建立统一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不合格的食品要重罚,导致消费者受害的要赔偿。为了我们的健康,远离过期食品,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不安全的食品提高警戒。
早市是为了便民,但管理不规范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对早市加强管理,不要只收费不监管,更别让假冒伪劣商品流入早市,坑害消费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