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男旦温如华


标签:
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温如华中国杂谈 |
分类: 京剧常识 |
:温如华,1958年(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原是小生行当,后改唱旦角。1966年毕业,后任战友京剧团编导。
http://photocdn.sohu.com/20081202/Img260981918.jpg
化妆前一分钟,温如华认真刮胡子。他说刮早了,胡子就又长出来了。
|
|
温如华的妻子和儿子温滔都来捧场,却态度不一。
|
|
真男人、假贵妃,温如华在自己的巨幅宣传牌前。
2001年4四月6日、7日,北京最后一位京剧职业男旦在最上档次的长安大戏院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因为久别舞台的温如华倾尽心血,因为男扮女妆的京剧男旦艺术面临绝迹消失,因为中国京剧正在走上改革之路......所以这两场专场演出就格外轰动和引人注目。
男旦出现于唐宋,至明清之际有了长久发展,乾隆年间,涌现出以蜀伶魏长生为代表的男旦群。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黄在敏副所长介绍,四大徽班进京之后,京剧形成初期,女性不允许登台表演,女性角色便只能由男性出演,于是涌现出以陈德霖、梅巧玲为代表的一批京剧男旦,但当时京剧从剧目到表演都是以老生为主,男旦表演刚劲有余而柔美不足,之后,王瑶卿先生潜心研究,使男旦表演更趋完美,经他培养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在表演上各自形成自己的风格,“四大名旦”的出现,使得京剧男旦表演艺术炉火纯青、精妙绝伦,从而彻底扭转了京剧以老生办主体的格局,使男旦上升到极为突出的地位,男旦表演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以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为代表的一批男旦演员。
| |
|
从艺四十余年的温如华十一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二十年前加入北京京剧院之后,特立独行以男旦应工活跃于舞台,他富于表现力与穿透力的演唱技巧和高雅雍容的表演风韵,不但征服了不无欣赏品位和挑剔眼光的京都老戏迷,而且在津沪等地乃至台湾的京剧观众中也广有“台缘儿”,普遍受到好评。温如华身材,扮相,嗓子音色、音质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编导新戏、还能独立创腔,与一般的“老戏班”做派有所不同,他虽尊重传统立身舞台可却不守旧,文化观念讲求维新,于京剧圈外的表演艺术形式也有所涉猎,曾在数部影视剧中担当“特殊”角色,名噪一时的电影《霸王别姬》里京剧旦角的配音就是由他主唱的,和港台明星张国荣算是“老搭档”了。温如华潜心主工张(君秋)派多年,擅演繁难吃重的唱工戏,特别能展露男旦声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章冶和女士说:“由于形体和生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男旦演员在舞台上所表现的腰功、腿功以及声音的力度、厚度及广度都是女演员很难达到的。”
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周鼎认为,女人演女人,本色出演即可,她不会刻意地去想如何表现自己女性的特质;而男人演女人,他必须细心观察女人的一举一动,揣摩女人的心理,然后再经过艺术加工,把她表现出来,所以,男旦表演往往比女人更像女人。
师从张君秋的著名京剧演员王蓉蓉讲,受生理条件所限,一名出色的男旦演员在吐字运腔时所特有的独特韵味,女演员很难效仿。
然而作为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温如华过去两年一直没有演出。说到京剧男旦今天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他一脸无奈。他说,由于思想观念等多种原因,人们对男演员唱旦角始终不太理解,甚至有一些人将演员的舞台表演与现实生活等同起来,认为男旦演员在生活中也大多脂粉气过重。他认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完全可以区分艺术与生活。据他讲,他在海外演出非常受欢迎,而在国内却几乎无戏可演,“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有条件,还有演,还想演,我也希望男旦表演艺术有人继承。”说到此处温如华显得十分动情。
相关——
最让外国人感到惊异的是,中国男子的喉间竟能发出比女子还要委婉的声音。其实,在京剧最鼎盛的时候,男人反串女角本来就是这种艺术里最奇丽的部分。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婉转百结的唱腔,就出自我面前这位操着流利京片子的男人之口。这个男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就是如何在舞台上演好一个女人,他就是被媒体称为“最后一个男旦”的温如华。
温如华入行的时候,男旦在中国已经式微。但温如华的老师张君秋还是主张男人来演花旦,因为男人嗓音沉郁饱满,体形上不容易变型发胖,艺术寿命也长。
女人演女人,本色演出就可以;男人演女人,他必须细心观察女人的一举一动,再经过艺术加工后表现出来,因此,男花旦往往比女人更像女人。
然后,就开始有了关于女性化和变态的说法。对此,温如华表示,“程蝶衣”现象不能说没有,但不普遍,四大名旦生活中就看不出有什么女性化。“京剧表演和影视、话剧不一样,后者需要‘代入’,去深入体验,唐国强在镜头前就不是唐国强了,他就得按雍正的心思去悲去喜。而舞台上的温如华还是温如华——京剧中的旦角表现女性,主要靠程式化的动作和相对固定的唱腔来表现人物,代入的程度显然要低很多。张君秋登台,仪态上也不刻意模仿女性,但唱腔上出彩,观众就认可。所以尽管长期演女性,但主要还是在唱腔和固定动作上下工夫,性别认同上还不至于出现混淆和分裂。”
说到男色,我们也提到了F4。尽管从年龄上温如华和他们已经隔了好几代,但他心中的雄性美,却从来不排斥“俊俏”。“《流星花园》我看过,觉得F4确实比较俊美。传统上的男性美是比较阳刚,雄壮一点,不能和阴柔、扭捏沾边,但好看与此并不矛盾,男人当然也可以很好看。”
因为扮演女人,也了解男人,温如华对雄性美的理解有更大的宽容度,他认为男人的美应该更多体现在健康和爽朗上。比如老一辈梨园行里的侯喜瑞先生,唱花脸的,演的还是张飞李逵之类角色,但有很多女性观众很迷他。为什么?一是形体美,肩宽体瘦,比较协调;二是动作潇洒。看上去很洒脱,英气十足。
生活中的男性美,绝对不是单纯的阳刚,或者说粗犷什么的,正如女性美也不是纯粹的阴柔。男女之美不是说像戏中花脸、小生等分得那么鲜明、那么二元对立。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只要不越度就行了,中国文化讲究中庸、阴阳相济的美。比如,男旦的魅力还在于:演的是女人,但中间加了一些男子气概,有一些豪放。男性美也是一样,不能一味地粗犷,要有些细腻的东西在里面,才能丰富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