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考经典语录摘记
(2010-05-16 21:28:07)
标签:
应对高考经典语录 |
分类: 教育教学管理 |
应对高考经典语录摘记
(仅供师生参考而已)
一、优生培养问题
拼尖:将单科第一名的学生成绩合并到一个人身上。
尖子生如何鉴别劣势科目和优势科目:将单科成绩与年级中最高分比较,自然就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
考试:心理因素是决定因素。
尖子生老是排名第一不见得就好,很可能是习惯了这种题型,平常暴露问题有好处,成绩能够稳定在某一范围更有好处。
自主性和效果性很重要。
优生培养三要素:能力、细节、心态
关于能力
培养学生做到三个超越:超越老师,超越常规,超越群体。
超越老师:把拔尖的学生培养得超过你;
超越常规:不单是见过的题型和老师讲过的题型会做,没见过的题型也能对付。
超越群体:不仅全市拔尖,在全省也要拔尖,所谓的“尖对尖”。
理科的思维能力强化到什么程度:高考范例内的竞赛题都可以让学生做。
阅览模式:放一些试卷在班上,让学生自由去做,提供答案,要求学生对新题、难题突破性做。做3道试卷的1/3比做1道试卷的全部要好得多。
关于细节
过关,不丢一分。
一分决定胜败。
抽屉原理:正态分布,提高一分,提高一千名。同一水平内3-5分,多一分你在天上,少一分你在地下。争这一分你要付出一百份的努力。
不要出现“3+2=6”的情况,写的是“+”法,但脑子里想到的是乘法,容易被忽视。
强迫学生做基础题,不能有任何一道题出错。
拔尖的学生往往容易在易题上栽跟头,失败在中档分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拉开距离是在同一个水平内拉开距离。中档题拉开距离。
水平分内达到最大值。
少丢分就多得分。追求超水平那是心态不正。
能够得到分的不去做,得不到分的花时间去做,这样浪费时间和丢失分数。
平时训练:要求学生80%的时间完成100%的题量,达到95%的正确率,另外20%的时间用来纠错,冲刺提高分。
面向基础题,中档题拿高分。
关于心态
重点校、名校前3名学生应该在同一个水平。同一水平内考试,学生心态因素是决定因素,它高于智力因素。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大度大气,大将军风度,面对挫折,用平常心态面对高考。
前十名是同一个水平,不要认为自己是第一名就比第十名强。第一名不见得强过第十名。
二、后期复习策略
老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看课本的作用:改邪归正的作用,有形有眼有影,
面向基础题和中档题要高分,心底塌实。
看了课本可以发现死角,弥补老师讲课的遗漏,强化了课本意识,资料无法代替。不仅要知道知识怎么样,而且要知道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本中有高考题,高考题中有课本。
考前做好“三遍”即课本通看一遍,失分题重做一遍,笔记梳理一遍。做好“三遍”,让学生踏踏实实上考场。
时间让给学生和方法让给学生同步。
时间是第一成本,方法要得当,效果要出来。
第一轮复习:哺乳期;
第二论复习:断奶期;
第三轮复习:成熟期。
如何安排时间,越到后面计划很重要,月、周、日计划都要。
看别人解100道题,不如自己做一道题,这等于吃了一顿饭,饭生成血液,血液提供了养分,制造了生命。
学生肯问问题本身是好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懒思维。
懒老师出勤学生,懒学生出勤老师——指思维上的懒惰。
练准确率:逼着自己对答案前检查。平时训练,不要养成凑答案做习题的习惯。
可得分空间:不在于做多难,关键是做对,这样可以多得分。
练速度:突破水平分。
老师讲课占时间,以讲代练,覆盖面小。学生自己做5道题和老师讲5道题效果明显不一样。
学生的时间抓得越死越好,而安排上越灵活越好。
要给学生宽松的心态环境,否则重兵压城,学生处于高压环境。后期不要排名次,减少压力,关注过程,淡化结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
叫学生不要想高考结果,重视每天的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文武之道,有张有弛。
生物钟的运行要与高考同步。中午休息要好,否则下午高考疲劳;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上午高考受影响。推荐“7+1”,“6.5+1.5”的作息时间。
一个学生高考成功等于9个人的功劳:1个班主任+2个家长+6个任科老师(指文理分科高考模式),这需要他们之间的共同协作,默契配合。
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竞争向上,互帮互学,相互交流,人人是学生,个个是老师。